-
-
对于新时期的书法创作和展览,人们时常会提出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全国书法大展中,多是魏碑墓志获奖和入选,而唐楷几乎和展览入选无缘;为什么书写规矩的篆书不能入展,而临...
-
2014-07-31 17:33:10 更新
点击:77
-
-
赞赏行草为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说明行草的杂糅性,具有审美的多元性;同时对二王父子的书艺成就作了比较,指出了两人各自的长处,对六朝以来父子孰优孰劣问题进行了澄清,从此后书评中再无异议。 姜夔是南宋书论中着名的风神论倡导者,他认为,行书...
-
2014-07-28 19:49:29 更新
点击:144
-
-
行书开创与后汉末年。唐代张怀瓘《书断》上说: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问流行,故谓之行书。根据这一段说法,我们可以了解到行书即是正书的小讹。行书应用很广泛,而且比楷书来得自由活泼,它比楷书、篆书则易于辨认,因此喜爱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
-
2014-07-28 19:48:44 更新
点击:191
-
-
行气涉及的是每一行中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是行书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富有韵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动变化的内在(无形)或外在(有形)的运动轨迹来表现。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
-
2014-07-28 19:47:52 更新
点击:129
-
-
理清了书法起源、发展的脉络,又经过反复的尝试、实验,再掉转头去,看历代古人论书。那些名言、那些形容,确切明了,完全不像今人说的云里雾里。 尝举几例,以期能矫枉过正。 传诵最多的要属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屋漏痕与坼壁之路是...
-
2014-07-17 16:39:21 更新
点击:53
-
-
古人在书论中,常用内擫和外拓来形容笔法。 擫,前面已说过,是呈擫笛、擫脉状,右转笔时,掌心向内,食、中、无名指指尖分别用力,即是内擫。外拓刚好相反,拓大指压笔杆,呈押状,指左转的用笔。内擫和外拓是形容手的动作的连续状态,而绝非是字具体的笔画...
-
2014-07-17 16:35:09 更新
点击:176
-
-
当周围人谈到书法用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已为口头禅。这本是米芾的一句名言,后人继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之说,神乎其神,弄得初学者不知所描。,我幼时也曾经过如此训练。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笔画?既费事又不自然。我当时困惑,却...
-
2014-07-17 16:12:30 更新
点击:173
-
-
行书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它的字符构形既可以接近楷书,也可以接近草书,在涉及字符构形的笔形、构件、组合模式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都允许有相当程度的变化自由,不像楷书那样的稳定。因此它的字符构形明显表现出一种每无定则的特点,同一个字符往往具有两种或...
-
2014-07-09 17:32:04 更新
点击:99
-
-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
-
2014-07-09 17:31:03 更新
点击:110
-
-
随形变化,同字异构。作行书贵通变,应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基本法则。相同的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同时出现时,要形随势变,无重复者,这是同字异构。有些字形的差异很大,则要因势而生、千变万化、不离法度、出乎自然、合乎情理,这是异中求同。结构的变化...
-
2014-07-09 17:29:32 更新
点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