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书法”——一位《书法报》老读者记
2010-11-25 14:50 来源:未知 作者:金朋山人
恼人的“书法”
——金朋山人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上书法了,书法让我快乐让我恼,这得要从《书法报》说起。
只记得上小学,早饭后上学的第一节课是写字课,那一定是在米字框内写“大”字,第二天,“大字本”发回来,老师用“红”笔把写得好的字“圈”上,我心里自然是乐滋滋的。“一定要把字写好,力争第二天每个字都让老师用‘红’笔圈上。” 孩童也有虚荣心,那便是冲动。
这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从此,我喜欢上了书法。那时,除了颜、柳、欧体字帖外,书店买不到其它字帖和关于书法的书籍,我捡回语文老师上一学年的备课本,一字一字临写,一抄就是四、五遍。那时,农村有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别人会啧啧赞许有“才华”。写好字便成了聪明人的代名词,谁不想被人羡慕呢?
写写画画成了我的爱好。我多么渴望有教人写字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正儿八经学学写字还真有意思。80年代初期,我每年到武汉亲戚家玩上个把月,在一个老师家里突然看到他在阅读一份报纸——《书法报》(试刊号)(附图)。
我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老师,能不能让我看看?” “行啊!”我拿过报纸,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版一版地阅读起来。
李尔重的“发刊词”,编者的“告读者”,第2版发有时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孙德华同志的《祝贺与希望》,特别是第4版的“今日书苑”的6幅书法作品,格外逗人喜欢,爱不释手。“我能订一份《书法报》吗?”老师说:“你看这1-4版中逢就说了,全国邮局均可订阅,每份定价四分,半年0.48元。”
回到乡里,我急切地骑着自行车,汗淋淋的赶到了镇上的邮电所,高高兴兴征订了一年的《书法报》。
84年元月18日,我正下课批改作业,邮递员送来了第一张《书法报》(1984年1月1日创刊号)(附图),我一五一十地读着社论《我们的宗旨》,2版时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大仁同志的《普及书法艺术,建设精神文明》的贺词,令人兴奋和鼓舞。当然我最喜欢第4版了。“今日书苑”栏目的每一幅书法作品是我摹写的至爱。书法梦啊!我有了一位无声的老师。
1985年,我考入师范学校学习后,许多同学看到我订有《书法报》,感到格外惊奇。我的课桌便成为了我小小的书“房”。我始终靠着这位无声的老师坚持着我的书法乐趣。85年12月,学校组织“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虎”摆在了醒目的地方,篆刻作品“烛光”在学校文学社刊上发表。1986年春节,全县组织“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县上百位书法家中应征入展,并布展在县文化局临街的玻璃窗内,奖给一块电子手表。
《书法报》给了我乐趣,给了我美的享受,给了我自信。至今,我仍保存着《书法报》从试刊号至1986年12月31日(总第129期)的报纸。虽然当时印刷、板式过旧,但我会时常翻阅她,她是那么的亲切、和蔼、朴实,正像我的启蒙老师一样。
与《书法报》的结缘,我认识了许多《书法报》的良师益友。王俊峰先生赐我“多思慎行”墨宝,孙方先生赐墨“宁静致远”,这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舟恒划、兰干武先生接触过无数书法大家,认识我这个《书法报》的普通读者,又是如此的平易、亲近。这使我逐渐从一位纯读者变成了撰稿者。这些年,在《书法报》发表了书法作品、书法点评、书法理论,等等,《书法报》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脉搏时常与她一起跳动。
爱得越深,是否恨得越沉,我的确说不清楚。对《书法报》的至爱,用去了我太多的时间,也耗去了我不少的钱财,订报——买笔墨纸砚——求名人名家篆刻印章——五湖四海拜访名家——收藏名人名家书法作品临摹等,这使我神魂颠倒,摸不着北。《书法报》的无声引领,使我在全国数十项的书法比赛中获奖,许多书法作品被入书出版或被收藏。2007年,我成为《书法报》的特约记者,2008年,又成为《书法报》可数的幸运读者之一,拜读着奖给幸运读者的书法作品,我越来越觉得,书法——恼人的书法,就是你攥着我,又不贴近我;引诱我,又不亲昵我,让我煎熬让我累,让我追随让我痴,明知你是浪波中的月儿,我为何偏偏去寻觅去捕捉?
2007年5月,《书法报》社10多位良师益友,受邀到湖北汤池采风,社长舟恒划先生对我说:“我喜欢书法,可我不写字,不是书法家。然而《书法报》社国家级书法会员就有几位呢?”。但我不这样认为,近些年,国家级大展的组织与评定,特别是《书法报》的改革与鼎新等等,舟恒划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和深沉的感悟。“功夫在诗外”,这也许是“家”的魅力与实践之写照。
时常与书法家们的接触,一次一次坚定了我对书法的执着。2008年5月,我篆刻了一枚闲章“梦墨楼”,曰:梦墨,那叫随性写字,尤其酒后书写、糊涂,可别有滋味,如畅饮随之。梦墨,有时半夜醒来,写了不少字,不如意者,愤怒地撕毁之,丢进纸篓,有得意之作,但独自惊呼:这幅好!这几个字写的妙!这是不是谓之梦墨。
四十年,苦练书法,我没有拜过名师,有的放矢摹写《书法报》的书法作品,成为了我几十年的酷爱和践诺。就这样,《书法报》让我对“墨”独尊。如今的《书法报》,多彩的栏目,精彩的版面,丰富的内容,务实的宣传,让我领略着时代的气息、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面对滚滚红尘,我却独步墨海,也往往庆幸弥坚。沉溺墨海泛舟,那听回头是岸,我的执着与坚持,我的一心与一意,始终是你牵着我走——《书法报》。
只记得上小学,早饭后上学的第一节课是写字课,那一定是在米字框内写“大”字,第二天,“大字本”发回来,老师用“红”笔把写得好的字“圈”上,我心里自然是乐滋滋的。“一定要把字写好,力争第二天每个字都让老师用‘红’笔圈上。” 孩童也有虚荣心,那便是冲动。
这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从此,我喜欢上了书法。那时,除了颜、柳、欧体字帖外,书店买不到其它字帖和关于书法的书籍,我捡回语文老师上一学年的备课本,一字一字临写,一抄就是四、五遍。那时,农村有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别人会啧啧赞许有“才华”。写好字便成了聪明人的代名词,谁不想被人羡慕呢?
写写画画成了我的爱好。我多么渴望有教人写字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正儿八经学学写字还真有意思。80年代初期,我每年到武汉亲戚家玩上个把月,在一个老师家里突然看到他在阅读一份报纸——《书法报》(试刊号)(附图)。
我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老师,能不能让我看看?” “行啊!”我拿过报纸,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版一版地阅读起来。
李尔重的“发刊词”,编者的“告读者”,第2版发有时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孙德华同志的《祝贺与希望》,特别是第4版的“今日书苑”的6幅书法作品,格外逗人喜欢,爱不释手。“我能订一份《书法报》吗?”老师说:“你看这1-4版中逢就说了,全国邮局均可订阅,每份定价四分,半年0.48元。”
回到乡里,我急切地骑着自行车,汗淋淋的赶到了镇上的邮电所,高高兴兴征订了一年的《书法报》。
84年元月18日,我正下课批改作业,邮递员送来了第一张《书法报》(1984年1月1日创刊号)(附图),我一五一十地读着社论《我们的宗旨》,2版时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大仁同志的《普及书法艺术,建设精神文明》的贺词,令人兴奋和鼓舞。当然我最喜欢第4版了。“今日书苑”栏目的每一幅书法作品是我摹写的至爱。书法梦啊!我有了一位无声的老师。
1985年,我考入师范学校学习后,许多同学看到我订有《书法报》,感到格外惊奇。我的课桌便成为了我小小的书“房”。我始终靠着这位无声的老师坚持着我的书法乐趣。85年12月,学校组织“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虎”摆在了醒目的地方,篆刻作品“烛光”在学校文学社刊上发表。1986年春节,全县组织“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县上百位书法家中应征入展,并布展在县文化局临街的玻璃窗内,奖给一块电子手表。
《书法报》给了我乐趣,给了我美的享受,给了我自信。至今,我仍保存着《书法报》从试刊号至1986年12月31日(总第129期)的报纸。虽然当时印刷、板式过旧,但我会时常翻阅她,她是那么的亲切、和蔼、朴实,正像我的启蒙老师一样。
与《书法报》的结缘,我认识了许多《书法报》的良师益友。王俊峰先生赐我“多思慎行”墨宝,孙方先生赐墨“宁静致远”,这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舟恒划、兰干武先生接触过无数书法大家,认识我这个《书法报》的普通读者,又是如此的平易、亲近。这使我逐渐从一位纯读者变成了撰稿者。这些年,在《书法报》发表了书法作品、书法点评、书法理论,等等,《书法报》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脉搏时常与她一起跳动。
爱得越深,是否恨得越沉,我的确说不清楚。对《书法报》的至爱,用去了我太多的时间,也耗去了我不少的钱财,订报——买笔墨纸砚——求名人名家篆刻印章——五湖四海拜访名家——收藏名人名家书法作品临摹等,这使我神魂颠倒,摸不着北。《书法报》的无声引领,使我在全国数十项的书法比赛中获奖,许多书法作品被入书出版或被收藏。2007年,我成为《书法报》的特约记者,2008年,又成为《书法报》可数的幸运读者之一,拜读着奖给幸运读者的书法作品,我越来越觉得,书法——恼人的书法,就是你攥着我,又不贴近我;引诱我,又不亲昵我,让我煎熬让我累,让我追随让我痴,明知你是浪波中的月儿,我为何偏偏去寻觅去捕捉?
2007年5月,《书法报》社10多位良师益友,受邀到湖北汤池采风,社长舟恒划先生对我说:“我喜欢书法,可我不写字,不是书法家。然而《书法报》社国家级书法会员就有几位呢?”。但我不这样认为,近些年,国家级大展的组织与评定,特别是《书法报》的改革与鼎新等等,舟恒划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和深沉的感悟。“功夫在诗外”,这也许是“家”的魅力与实践之写照。
时常与书法家们的接触,一次一次坚定了我对书法的执着。2008年5月,我篆刻了一枚闲章“梦墨楼”,曰:梦墨,那叫随性写字,尤其酒后书写、糊涂,可别有滋味,如畅饮随之。梦墨,有时半夜醒来,写了不少字,不如意者,愤怒地撕毁之,丢进纸篓,有得意之作,但独自惊呼:这幅好!这几个字写的妙!这是不是谓之梦墨。
四十年,苦练书法,我没有拜过名师,有的放矢摹写《书法报》的书法作品,成为了我几十年的酷爱和践诺。就这样,《书法报》让我对“墨”独尊。如今的《书法报》,多彩的栏目,精彩的版面,丰富的内容,务实的宣传,让我领略着时代的气息、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面对滚滚红尘,我却独步墨海,也往往庆幸弥坚。沉溺墨海泛舟,那听回头是岸,我的执着与坚持,我的一心与一意,始终是你牵着我走——《书法报》。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看潘天寿作画,听其谈画,方知用笔为何老辣!2017-07-11
- 书法与韭菜的记忆2014-05-15
- 关于书写的记忆2014-05-15
- 天柱山游记2013-10-18
- 白谦慎:忆赵宝煦老师对我的艺术活动的关心和支持2013-10-18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