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

孟云飞论东晋西晋书法(6)
2011-04-07 15:26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通过以上对存世的西晋草书书迹的考察,对西晋的章草书的风格可以作以下概括。第一,西晋章草书,字字区别,即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或狂草那样上下牵连引带;第二,笔断意连,即笔画之间互相照应,不必实连。虽然在一字之中也有连笔,但不像隶书那样笔笔相断而不连;第三,注重用点,常常变画为点。点的灵活运用,化静为动,增加了流动之美;第四,每字或强调波磔,或突出分势,或延长横画偃波,或张扬上钩之态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由母体——隶书带来的分别向背之势、翩翩向上翻飞之意;第五,具有古拙之趣与流美之风。西晋章草既有隶书的古朴浑厚,又有今草的婉转流动,可以说是章草书的完美成熟期。

  论西晋楷书书迹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古代也曾一度称之为“隶书”或“今隶”、“楷隶”。张绅《法书通释.辩体篇》说:“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 “楷”本是法式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云:“(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所以八分、今草都曾经称为楷书,后世习惯将真书、正书成为楷书。为了行文方便,现在通称为楷书。

    楷书的形成同时受到隶书和行书的影响,因为它产生在隶书、行书通行的时期。在隶书强调波挑的时候,民间为了书写方便,在书写隶书时往往不十分强调波挑的形式,这种比较随意的隶书书写方式是形成楷书的因素之一。当然,早期行书也可以是楷书的成因之一。

    西晋是楷书的成长发展期,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晋楷书,都是20世纪以来发现的书迹。这些发现的晋人楷书书迹,尽管不是著名书家之手,还很难说代表当时楷书的上乘水平,而且许多并无明确的纪年,但我们可以依据这些书迹来考察西晋楷书的一般状况,了解西晋这一时期的楷书进程。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