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 期
要点推荐

著名青年书法家张泓书法赏析
经典与非经典并是凝定不变的。当审美主体在诠释这两者时,会从自身的立场赋予它们各自的意义,于此揭示价值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流动的根据。差异是一种平衡,更是一种空

自然生动 格调高雅——读张泓先生草书
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是最能表现书法家个性并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的艺术,是书家畅抒胸怀之

浙江绍兴青年才俊————张泓兄书法个展赏析
当今书坛,书家如云,浮夸之风尽染。在名利的驱使下,一些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诠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会到古人对书法的那种意志与神韵呢?从某

文化滋养的自信——读张泓近作
张泓是当今大草创作领域成绩出色的青年书法家,累年递增的书协奖项足以证明。2005年左右,他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执教于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偶尔来当时较火的山阴翰墨网上论
经典与风尚
张泓
常常会听见人说:艺术的东西是没有标准的。每个人口味的不同,不存在高低。这只是以书法自娱的人们的说辞而已。
我相信书法是一个需要深心大力的艺术事业。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无不在精良的技巧铺陈之下,埋藏著厚厚情意,对世事和人生的洞察,哪怕是小小的一击,都关乎根本,让人醒觉灵魂。
这些年来,学院式的教学渐渐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其观念、方法也已逐渐进入每个书法人的视野,“学古”“入古”成为入门者抑或是社会名家的重要命题。一时间,大家各显神通,拟古作品俨然成了宠儿。批评声也随之而来,诸如“假古董”的称谓等等。作者用功多年,自然是很不服气,“为何将批评的权利交给他们?”
在我来看,作者不必介怀于一件作品的单独评论得失,毕竟拟古作品以气息纯静、技法精妙取胜,它唤醒的是人们对历史久远感受的神经,那是生命的记忆。批评家更不必急于苛责,每个书法人都必须经历学古的阶段,拟古是学古的开始。
学古本身是不断接近真理,凸显人性的过程。它关乎对永恒的判断,在对历史经典的不断锻造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过:“后人的要求会比现在严格一百倍。”因此,我想,哪怕是被我们奉为大师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等,他们也还将被拿到历史的案台上,重新审视,再被敲打,直至永久。
第 37 期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第 36 期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第 35 期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第 33 期 黄 奇 草书需要浪漫
第 32 期 辛 宏 辛勤耕耘开新境
第 31 期 孙云层 把《书谱》写大
第 30 期 崔双胜 喜欢平平常常写字
第29期 吕雪峰 追求自然中的生趣
第 27 期 韩士海 得觉斯大令三昧
第 28 期 徐壹民 用激情书写大草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