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篆刻 > 点评 >

篆刻系列评论之五 李刚田
2014-06-05 14:44 来源:未知 作者:大秦

    


 

 

     篆刻之于李刚田先生,无疑属于一种招牌式的艺术专长。而李刚田又显然不是那种一般意义上的只会操刀刊石的作手可比。他更是一位集书法、篆刻、理论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

    由于李刚田在篆刻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人们将他与韩天衡并称,谓为“南韩北李”。李刚田的崛起印坛是与河南在全国书坛的崛起同步的。河南因为李刚田的存在而大大提升了中原印风的艺术品位,而河南书坛的整体崛起也进一步造就了李刚田在全国印坛的重要地位。

     李刚田篆刻走的是平实儒雅一路,他的刀下,汉满白文印的敦厚朴实,黄土陵的光洁挺拔与气韵畅达都尽情显露,但他能将二者互相融汇结合,并参以己意,收到了淳厚古雅而又通俗耐品的艺术效果。

     李刚田篆刻创作中的审美理想,多呈现在他对入印文字的取舍方面。在艺术观念和技法技巧上,他尤为心仪黄牧甫。而黄牧甫是继邓石如与赵之谦之后,极力扩大篆刻文字取法范围并卓然有成,开印坛之新境的人物。在他们的努力实践下,为现当代篆刻引出了一个包括三代吉金文字在内的文字素材吸收并经一番印化处理然后入印的全新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一方面提高了印人对入印文字处理消化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篆刻在现当代形成多元化风格拓宽了路子。篆刻在这种勇于创变的思想影响下,实质上面临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而李刚田先生对此显然具有深刻的认识。他这样说道:“篆书不经印化,而用之于印则乏金石意,纯用摹印篆又觉刻板少生气,兼而用之,合而化之,可兼得厚重灵动之美,然欲浑然天成则大难矣。”李刚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仅能够利用自己对入印文字较好的变通能力将同时代文字兼而用之,又能大胆取法,不为时代所限,将大篆体系当中的文字广泛融入于整饬平实的汉印当中,平添几分机趣和虚实变化,着意突出印面的疏密对比,营造奇正相生,动静相宜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其“合化”能力之强。

      比之刘一闻篆刻的清丽瘦劲,李刚田篆刻显示的是一种雄深浑朴的阳刚之气。奇丽多变的结体和厚重劲健的线条经过极具匠心的章法处理,再辅之以气势磅礴的刀意,使其印面富于变化,在起伏开合间获得了极为逮人眼球的视觉效果。他的白文印“李刚田”、“行者”、“素心独处”、“有恒者”、“自胜者强”等从形式到内涵,均韵味十足,耐人品读。较之他运用娴熟、悠游自如的白文印,他的朱文印创作似嫌稍弱,但又不可一概而论,其实他的朱文印如“纵横一气走风雷”、“希夷微”、“老子”、“一意孤行”、“老雕虫”等尤为精采。其用刀上的那种爽利劲健之感,甚得齐白石刀法之三昧,但其含蕴之态似有过之。其余如“万寿无疆”、“食有鱼”、“神游四方”、“游目骋怀”等几方朱文印,在用刀上与上述几方朱文印迥然有别,其线条所呈现出的温润与光洁劲挺,甚得黄土陵之妙,但其中亦不乏个人性情之流露。他的这一路朱文印,正好真实地反映出了他对黄土陵印风的心仪与提炼。让人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读出他化古为我、移花接木的无尽妙处。

     与明清印家一样,李刚田对自我篆书风格的着意塑造也处处显示着他作为一位理论型印家的智慧与机敏。他的小篆,楚篆与魏碑一路的行书,在精神格调上显然是一脉相承的。虽不求大的反差,从表面观之又很富于理性,但细细品读,内中又蕴含着许多精微的变化。

     李刚田尽管在后来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习气,某些印作生硬刻板,手法单一,且渐趋程式化。但毕竟他的前期与中期的创作表现是值得印坛大书一笔的。他的印在师古与求新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正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他的篆刻使他当之无愧地列于当代大家之列,令人敬仰。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