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书法报社 > 导读 > 书画教育 >

古拙、朴拙、生拙
2013-12-25 15:22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古拙、朴拙、生拙
-----陈永正先生的书法艺术
■上官甫贵

  “拙”之美,是书法美学中的一种重要审美意象;“拙”之趣,是线条、结构现象的客观存在作用于人的主观感觉凸显出来的形态特征,但又不是感觉简单的识别,这是因为“拙”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建构系统。
  陈永正先生的书法,在“形拙”中赋予“神拙”,而“形拙”又是形而上的“形拙”——脱去形迹;“神拙”是独自的“神采”——古拙、朴拙、生拙。
  “古拙”,是中国人崇尚的一种审美意趣。“古拙”,是“技进乎道”而不露痕迹的一种古朴苍劲和自然之趣,它源于道家“大巧若拙”、“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对历代书法审美产生重要影响。唐代张怀瓘主张“得神遗形”,宋代黄庭坚强调“凡书要拙多于巧”,清代傅山推崇书法“宁拙毋巧”。书法的“古拙”,是建立在“工”的基础上的水到渠成。
  陈永正先生工书,正书临习《九成宫》《嵩高灵庙碑》《爨龙颜》,行书先工《圣教序》,后旁涉褚遂良《枯树赋》和宋代张即之的《汪氏报本庵记》另又心逐楚简汉隶。工书路中,又得益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二先生授艺。陈永正先生书法以行书的鲜明个性享誉书坛。他的行书,碑、隶、行相杂,可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张怀瓘《书议》)。其行书中堂《陈永正杂诗》(图1)用笔方圆兼施,碑意、隶意互藏。笔画浑劲,含韵于拙。笔势劲拔险绝,字势攲正互变,骨气洞达,劲爽有神。他的行书虽受二王、张即之等人的深刻影响,但又善隐其形迹,唯见自己古拙刚健、骨气刚强的神采,这是他用碑的雄健冲和帖的秀劲而获得的精神洒落。
  “朴拙”是“法无定法”而又“忘法”的自然率性。道家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影响重大而又深刻。书法之“拙”是超越“工巧”的自然天成。陈永正书法的“拙”,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对“法”的超越——“忘法”,不是对传统法度的简单复制,而是自在、自由、无所挂碍的创造。譬如他的书法,用笔特征、结体面貌、线条意趣,似乎都能在碑、隶、篆或者“二王”、张即之以及明、清书法经典中找到影子,但又是脱去形迹的“形拙”,是意境的朴峭。在他的书法中,我们读到的意义正如唐李邕所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如石涛所说:“法无定,定无法。”由此,使我想起吴冠中先生说的一句艺术名言:“笔墨等于零。”“笔墨等于零”的深刻意义在于:技法到炉火纯青的时候贵在“忘法”;这里的“零”,不是毫不意义,不是数学加减乘除中的得数。“零”,是冲破陈法束缚后重启创新之路的起点,是在一种“大无”中实现“大有”。陈永正书法的“朴拙”,正饱含这种“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的形而上的朴拙刚健、劲拔拙美的奥趣。
  “生拙”是“熟后返生”的质朴纯真。书法贵能由生到熟,又由熟到生。陈永正书法的“熟后返生”是质的飞越,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洗练。郑板桥《题竹石》诗云:“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董其昌说:“画须熟后生。”陈永正的书法由熟到生,是生辣中赋质朴纯真,拙中见巧,刚中见柔。如其行书横幅《厚德载物》(图2)表现的拙意,是古拙、朴拙、老拙、峻拙、生拙的多种拙趣集合。
  “生拙”又是“无心凑泊”的性情怡然。所谓凑泊,就是凝聚结合,带有人的主观刻意性。董其昌说,艺术的妙境,在“无心凑泊处”。陈永正书法的“无心凑泊”,表现为没有刻意追求的板滞,完全是一种创作时的性情怡然,陈永正书法的生拙、峻拙和那种犹如枯松劲竹凌霜斗雪般的刚强意境,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非“无心凑泊”可以“妙造”。这种“无心”境界,恰如柳宗元诗云:“回看天地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品味陈永正的书法,如同感受南宋严羽论唐诗的境界,其妙处在:“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梦中之影,相中之色,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书法的“拙美”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业果。陈永正先生书法之外师法,一方面是深入研究古文字学、古典文学、书法理论等,获得融会贯通能力。另一方面是在诗歌创作和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体系中,觉悟修行,树正念,求正果,得心性淡然天真,忘俗间纷扰杂陈,故其书艺能大巧若拙。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张玄墓志》:婉转灵秀 意韵高古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