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文人画终结了,其精神还在
2014-04-10 15:17 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梁婷 作者:大秦

  卢甫圣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通才”,私塾与现代学堂两种教育背景,让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修养。作为学者,他在中国画历史研究中著述累累;作为画家,他被视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出版经营者,在业内外赫赫有名。

  日前,这位当代文人的个展《知一知二之间》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他30年来的作品百余幅。在开幕前,他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艺术史。

  艺术的“形”与“色”,西方做得比我们好

  卢甫圣在学者、画家、教育者、经营者的角色中游刃有余,但实际上他数十年来都在几种身份的矛盾中寻求平衡点。“你要成为理论家,必须无视绘画实践的存在。如果你过于尊重你的绘画实践,那你的理论大厦就无法建立起来。反过来,画画时必须摒弃你的理论认识,一旦用你的理论指导你的绘画,你一定画不成。”

  要说他的几种身份有何互相补益的地方,卢甫圣认为,当他研究历史越深刻、越细微,画画的自我定位会越明确。“因为我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什么,它们的余地在哪里。后人创造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何为艺术的价值?他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观念,而另一方面是形式的创造性。

  论到形式的创造性,西方艺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取之处。卢甫圣说,几千年前,庄子就提出“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已经概括了形状和色彩对视觉艺术的重要性。中国画最初也讲究形和色,但慢慢的鲜艳的色彩被黑白水墨所取代。而彼时西方的色依然在发展,在印象派之后色彩探索更加细化。在画面的构成方式上,西方更是走在前面。“现代主义以后,他们对形的探索走到极端。比如立体主义,考究的是如何在二维空间内表现三维关系。又如极少主义,是在最简练的形状中去表达。而抽象主义索性取消了形象母体。”

  卢甫圣学习西画对形的探索。他的画尺幅都很大,即使是画一个人头,或者是画一朵花,都能画得如一座山一样巍峨,他说这是为了表达“一物一世界,万物有普遍共同性”。同时他追溯中国画的源头,用矿物颜料去着色,通过多层晕染形成独特的水墨韵味,让色彩鲜艳的中国画惊艳登场。

 

 文人画是一种精英艺术

  去年,卢甫圣花了20年研究撰写的著作《中国文人画史》面世,该书首度以专史的角度完整地呈现了文人画的发轫、成熟、流变、异化乃至消解的过程,同时也提出了“文人画终结论”,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然而有意思的是,卢甫圣的绘画意境高远、潜藏思辨,常被人冠以“当代文人画”的名称。

  文人画以历代士大夫为主体,为构建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文人画家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多为抒发“性灵”之作,标举“士气”、“逸品”,注重意境的缔造。然而在卢甫圣看来,文人画一方面让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了高端,另一方面却让中国画天生该有的发展变得扭曲,“就像硬生生地把女人的脚缠成小脚一样”。他认为,文人画是在用文化作画,在某种意义上把绘画当成了书法的等同物,因此造成了绘画性在中国画中的缺失:鲜艳的色彩消失了,更强调书法的笔墨。

  卢甫圣更愿意将文人画理解为一场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运动”,而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随着文人阶层的瓦解而消失。但文人画要素也许会对人类继续发生作用。“文人画有两个遗产是我们可以继承的:第一个部分是价值判断,即对绘画的价值态度,也就是说不是为绘画而绘画,不把绘画作为商业性、职业化的工具。第二个部分是趣味,文人画平和、与世无争、使人精神趋于自然。文人画是很雅致的,是一种精英艺术。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表达方式我比较喜欢。”

  书法的实用性已经没了,那就用来审美吧

  1949年出生的卢甫圣原本应该跟同辈人一起接受现代教育的启蒙,但他那位坚信“白话文没文化,文言文一定会复辟”的父亲却“逼”着他进了私塾。8岁时,他去学校念书,私塾教育却未中断。“跟现代教育理解、吸收同步走不同,中国传统以‘白板输入’开始,就是当你是一块白板,强行输入知识,只要你接受,不要你理解,而方式就是靠‘背’。当时我反抗,说不理解背不下来,私塾的老先生却说:‘这书里有很多东西连我都不懂,能不能懂是你的造化。’”在他二十岁左右,开始有所“开悟”,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开始像蚕宝宝,慢慢变得透明了”,而且一部分懂了以后,慢慢的其他部分也融会贯通。

  也许是得益于这种深厚的“童子功”,卢甫圣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当今艺术界鲜有比肩者。他的书法,正是他传统功夫的厚积薄发。他的书法融合了篆、隶、楷、行书体的特点,并且大量使用异体字、通假字或者是某个短暂历史过程中出现过的字,让观众产生阅读障碍。

  “让人读不懂,那是我有意为之的。古代的书法都是和实用结合,如信札、记事等等。大家在创作书法的时候,并没有为了书法而书法,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三大行书都是在自然发挥的状态下产生的精品。但历史发展到现在,书法实用性这条线索已经断了,它的职能只剩下审美。书法为什么不能走到前台来,作为纯艺术而存在?人家读不懂我书法的内容,自然就会认真看我的书法本身了。”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