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选谈艺录》选摘

2017-07-28 09:40:50 来源: 点击:

汤文选先生

           汤文选(1925-2009),近现代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汤文选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幼年从父读《论语》,临摹家藏古画。1947年求学于武昌艺专,主攻中国花鸟画,1951年在中央美院学习西洋画。1952年起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和湖北艺术学院。1965年调入湖北省美术院专事中国画创作。数十年来,汤文选在中国画领域不懈探索,由花鸟而人物、由人物而山水、由山水重归花鸟,以至于翎毛、禽畜、走兽、虫鱼等,无所不及,无所不能。

          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集诗、书、画,文、史、哲于一体,是中国画艺术中的高端学科,这个领域里产生了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夸耀世界的伟大画家。汤文选学养深厚,他能诗、能书,能工、能写,于大写意花鸟画一道,在八大山人的“简约清脱”、吴昌硕的“古厚朴茂”、齐白石的“妙造自然”之后,又别开“博大沉雄”之风。

          汤文选为人低调,性情平和,潜心学问,与世无争。但他在艺术上有很高威望和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的国画巨匠。

          已出版的画集专著有《汤文选全集》(8卷本)、《大师谈艺丛书——汤文选谈艺录》等数十本。

          汤文选谈艺录 · 节选

汤文选《倦勤图》

          形式美的开拓对绘画发展的贡献不能忽视。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是中国画艺术性的根本体现。

          一幅画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仔细分析又很简单,一个画面就是黑、白、灰的关系。一个画家一生所要追求的是尽精微、致广大。广大及至整个宇宙,精微及至一墨点、一根线。

汤文选《芋叶双鱼》

          画面中黑、白、灰的对比贯穿整体,也贯穿到每个局部,在统一中求变化,这是每一个画家创作每一幅作品的课题。

          技法包括用笔、用墨、用色、写形、构图。技巧是在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一个新的层次,精进了一层。

汤文选《腾芳》

          构图有即兴构图和创作构图。即兴构图,胸无成竹,边打边像;创作构图,胸有成竹,整个大的框架都印在脑筋里,古人曰:九朽一罢。

          出与入,放与收,松与紧,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这些都必须审时度势、辩证施为,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构图切忌僵直、呆板。画面切忌出现一些张牙舞爪的东西。对形体的把握,要做到笔不伤形,莫妄生圭角。

汤文选《枇杷山鸟 》

          小品册页很不容易处理。画的就是笔墨、构图、修养,这就靠毕生的修炼。作画时,本来很有激情,若等你去考虑用笔、用墨、穿插,那股激情早就化为乌有了。小品重即兴,水平高低往往体现在瞬间。

          写生也要有感而发。写生不是简单地勾出对象的轮廓,而是要进行艺术的提炼,发现创作灵感,找到最佳表现的艺术语言。

汤文选《战正酣》

          写意国画是在现行基础上的提炼。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训练,所画的对象就不能有神韵。国画艺术首先是造型艺术。作画时下笔即有所指,处处形体,处处笔墨:形体在前,笔墨在后,超出象外,以神写形。

          画的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就可以了。意到笔不到,宁简勿繁。作画时先乱而后调理,这种乱中求理,能给人一种不一般化的东西;如果处处求调理,则画无意趣可言。

汤文选《松鹭》

          画切记平铺直入、图解式,这不是艺术性的表现。

          写意国画宁脏勿净、宁缺勿整。脏不是邋遢,而是一种斑驳美。笔太整不值得回味,所谓画神不画形。用笔、用墨都要以意做统帅,神韵是得出的结果。

汤文选《芦塘立鹭》

          画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应在乎一点一笔的成败得失,而首先应在作品的整体感上把握。

          一幅画完成了,即使有少许不到之处或一点缺点,只要整体没有什么问题,就不要去添补。所谓笔太整则无画,水至清则无鱼。

          完整画面的功夫一来靠悟,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经验。看多了、画多了,厚积薄发。

汤文选《一树晴霞》

          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点都是作品生命中的一环。画一笔而全身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画用笔,每一笔触都应富有感情,或老辣,或飘逸,或刚劲,或灵秀。

          收尽精微,放致广大乃宇宙生机。笔墨结构亦同此理。

汤文选《冰雪精神》

          作品如有血有肉的生命。线条要有呼吸、有节奏、有韵律。线条一张一弛,时见缺落,才有生气。一旦刻板,画面就死了。

          有些人的画绷得太紧,线条太实在,构图太迫塞。看这种画使人感到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画面要松,有松才有呼吸、才能生动。松是紧中有松,不是松垮。

汤文选《片石暇观太华》

          习气就是不知所云、盲目的一种习惯。陈词滥调要不得。

          作为画家标新立异,别开生面都是需要的,但不能乱来。不能不顾客观的存在,不能不顾及人民的欣赏习惯,不能不顾及社会效果。

          画画不要玩技巧技法,重要的是内涵——以适当的技巧来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哗众取宠。哗众取宠的东西是过眼烟云。

汤文选《繁春》

          无论画什么画都要讲用笔,要有笔墨趣味,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的魅力所在。笔墨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思想则靠构图表达。

          作画的用笔同写字的用笔一样,切记板滞,每一笔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要有交代,不时自然地留出飞白,使画面效果更显生动,富有灵气。

          笔力的轻重不在乎行笔的快慢,而是看功夫深厚与否。不论写楷写形,功夫到了,笔就能沉得下去,字也就显得厚重了。

汤文选《荷塘鸭》

          作画笔不可太迁就形,否则形掩盖了笔,也就失去了用笔自身的审美因素。

          作画、写字,一味中锋有失偏颇。我认为光侧锋不厚重,光中锋不灵秀,还是中、侧锋互用为好。

          墨随笔生,笔的变化必定带来墨的变化。笔法、墨法,笔是第一位的。

汤文选《五湖烟水》

          中国画用笔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谢赫六法中将“骨法用笔”排列第二位,诸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等,均是书画用笔所应达到的境界。这些形式美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是其艺术的魅力所在,没有用笔就没有中国画。当然,用笔也可以创新。

          墨是黑的,通过墨的浓淡变化以求丰富。古人说墨分五彩,其实何止千彩、万彩。

          要把简单和丰富统一起来。墨虽然是黑的、很单一,但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出来又很丰富。

汤文选《玩猫》

          焦墨在水墨画中的运用也要有枯湿的变化,要讲求韵致。焦墨一般不多用,用之不当即给人以火燥的感觉。

          浓墨淡墨的运用各有讲究。如:有时一幅作品主体为浓墨,而题款则用淡墨,一来不喧宾夺主,二来又增加了一个层次,丰富了画面。

汤文选《石榴八哥》

          用色与用墨一样,也要有浓淡、有用笔。譬如勾了菊花后,趁其未干时,用色在画面上一扫,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也不能渗得太狠,太狠则化为一团,必须恰到好处,这就是功夫。

          用色也要讲究用笔,切忌涂抹。

          点苔很重要。苔也叫眉,与人的眉毛一样,要它衬托人的眼睛,术语叫醒,若睡醒一般。点苔的几笔非常讲究,其大小、浓淡、聚散可谓法度森严。它可以使观者一惊。点苔一般用渴笔,如高山坠石,极见功力。潘天寿爱用秃笔为之,或先淡点,再以浓点破之。现在创新的画不点苔,只要给人以美感,都是可以的。

汤文选《秧瓜八哥 》

          不要什么都会画,什么都不精。要有选择的专攻几样。首先要巩固、深入,再图发展,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张好画的成功很不容易,几经斟酌、几经推敲方才完成。有的人说重复旧作不好,我认为有失偏颇。去改善不好的东西,直至完善,这有什么不好。重在有新追求。

          有时一幅画画面很一般,可通过别具匠心的题款,可使整个画面出现很不一般化的效果。

汤文选《偷桃》

          构图几经推敲后方可落款。一幅画本来画得不错,款识题得不到位,破坏了构图,等于添乱。好的题款是全画构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上一点、下一点、大一点、小一点都不行。

          临摹作画时,要注意比较,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临画不是临某一笔,读画绝不是一般的浏览。而是要细心体会其用笔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浓淡枯湿,哪里是逆锋起笔,哪里是中锋行笔,哪个地方抑扬顿挫,哪个地方起承转合等,通过读画去体会一种美的韵律。虽是一朵花,也是一幅小构图,哪怕是细小的部分也不能忽视。

汤文选《瓜鼠图》

          中国国画中的题款、盖章,也有构图,也见修养。题穷款,图章不宜盖在两字中间,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品字,构成了一个规则的三角形。图章可盖下一点,即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当然,这是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来决定。

          有时画中内容不足以使画面完整,但又不能增加画的内容,那么只能以款识补救,这叫无画找画。题款艺术体现了一个画家的修养、品位、才情。

          学《芥子园》有好处,也有不好之处。好的是便于掌握多种画法,可以帮初学者基本了解物体物态的传统表现。不好的是禁锢人、束缚人的性灵,易进不易出。

(摘自《汤文选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3月)

附:

汤文选作品重要收藏

《婆媳上冬学》 195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喂鸡》 1955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说什么我也要入社》 195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送粮路上》 195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白手起家》(合作) 196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晨雀》 197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村头拾趣》 198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秋忙时候》 198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晨光》 198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战正酣》 198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鹤寿》 1992年 天安门城楼收藏

《群飞》 1992年 天安门城楼收藏

《祖国万岁》 1993年 毛泽东纪念堂收藏

《母子虎》 2001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桃花流水图》 2001年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双虎图》 1998年 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

《梅》 1985年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收藏

《春消息》 1981年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收藏

《兰竹》 1982年 丹麦女王的丈夫菲利浦亲王收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