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应是“箎”字——我对湘西不二门连体字新解
2013-10-18 11: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应是“箎”字

——我对湘西不二门连体字新解

梁厚能
 
笔者于2011年3月30日第12期《书法报》“山水行草”栏目发表的《天凿不二门》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2011年5月25日的《书法报》“山水行草”栏目上刊发了“蔗园人家”《回头是岸——破解不二门连体字之谜》一文,他认为那个连体字是“回头是岸”。
笔者读罢该文,首先要对蔗园人家表示感谢,一篇文章发表后有人阅读,并引起共鸣,毕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其次,我认为,蔗园人家对不二门连体字作“回头是岸”破解很有新意,很独到。这种解释的确与佛教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相通的。前不久,吉首大学邀请我去进行书法讲座,在谈到这个连体字时,我将这种新解告诉了同学们,大家也认为很有道理,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观点。
正如我在《天凿不二门》一文所说的,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字游戏,谁最接近书写者的本意,是很难说的。
我发表在《书法报》的这篇文章,原文较长,后根据版面的需要进行了缩写,其实,关于这篇文章,我后来在收入新著《书法湘西》一书时,进行了多次修改,标题为《不二门:令人流连忘返的露天书法展厅》,在文中对连体字进行了新的考证,也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我在出版《书法湘西》过程中,与排版设计的彭世雄先生谈起这个连体字,他对以前别人所谓“山青海岸”的解释也不予认同,觉得字形不像,文辞不通。对我所认为的是“山虎”合字,虽觉有一定道理,但也认为不是最佳的解释。他说好像在其他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后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此字与山东蓬莱阁天后宫一块由清末名将宋庆题写的“箎”字碑刻,如出一辙。
宋庆为何许人物?他又为何题写这个字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宋庆(1820~1902年),字祝三,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山东省蓬莱市泊子宋家村人。关于宋庆“箎字碑”,民间有一个传说。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宋庆焦急万分,四处求医。后一医献一奇方。滕氏连服数剂后,果然生下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多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箎”,爱如掌上明珠。不料此子短命,三岁便夭折了。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箎”的名字,天天在书房里写这个“箎”字,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箎”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成了一笔“箎”。后来,就用石碑刻了下来。
也许,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有一定差距,但蓬莱阁天后宫宋庆所题的连体字是“箎”字,应该可以肯定的。练习书法的人都知道,这个上部是一个草写“竹”头,下部是一个草书“一笔虎”,两个部首连起来就是“箎”字。(注:箎,读chí,同“篪”。是古代的一种横吹竹制吹管乐器)
那么,与山东蓬莱阁相距数千公里的湘西不二门,又为何有这个“箎”字题刻呢?
经查阅湘西有关历史资料,湘西历史上从未有人考取过探花,也没有关于白景元的文字记载。因此可以断定,这个题字者探花白景元,为外地人,非湘西本地人。宋庆蓬莱阁题刻于光绪己丑年(1889年),不二门白景元题字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也就是说,白景元题字不宋庆晚了5年。因此,可能白景元看见了宋庆的题刻后,照着书写的。至于为什么刻在不二门,我推测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白景元真的到过不二门,看见不二门风景好,乘兴而书的;另一种可能,就是湘西有好事者,在外某个地方发现了白景元的题字,觉得漂亮,于是“搬”回来,摹刻在不二门的。
摹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不二门白景元“箎”题刻10余米处,就有一幅“竹画诗”石刻(附图),初看是竹,细看是诗,即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内容为“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据传说,这幅竹画诗,是当年关公辞别曹操时,题与曹操的。关公和曹操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湘西的,这幅竹画诗石刻肯定是摹刻的。既然“竹画诗”是摹刻的,那么,白景元的不二门题字也是摹刻,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是我对那个连体字的最新解释,不知对与否?有待方家指正。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石碑上的韩愈
下一篇:走近“草圣”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