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最新出版 >

高惠敏与书法——奇人奇书“这点事”(《书法这点事儿》书评)
2013-10-24 14:43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高惠敏与书法——奇人奇书“这点事”

罗大佐

 
广东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高惠敏(阿敏)著《书法这点事儿》,着实在书法爱好者中激起一点涟漪。
 
 

 

 
这本书太杂太怪了,一方面,它给书法爱好者泼凉水,用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书法不是天大的事”,“凡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还说到比赛得奖和加入书协的种种现象和动机,以及书法名家政协委员的傻帽表现等等;另一方面,又介绍书法操作的细节,相当具体地讲述了书法该从哪里悟,课应怎么上、题该怎么出、好坏怎样判断、对错如何比照,以及“碑帖”和“使转”这些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规律和美学在书法教学中各有什么价值。作者的文字也风趣调侃、文诗混搭,比如一篇《楷书卢中南》,读起来既幽默又押韵,整个是一段陕北说唱。
高惠敏先生是早期的中国书协会员,是文革后第二代的书法名家。前辈著名书家高二适、王遐举、启功和欧阳中石等都是他交往甚密的老师,高在他们的带领下,又一同活跃于国内书坛和国外讲坛。中央电视台就特邀他主讲“学书法”节目,用一套、四套节目连续两年向国内海外播出,反映好、影响大。在国际书道联盟,他还荣获了主办国日本授予外国人的最高奖“外务大臣赏”,当年《人民日报》也曾著文介绍。呵呵,说起来,这都已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
 
高先生的书法著述,多是启功、沈鹏、中石、刘炳森等题签或作序,其中沈鹏先生和中石先生的序文还破例亲笔用墨迹书写,而炳森先生在序文里则表示,高“从元明消散空灵的书风中得益最多……没有故作陈腐老态的衰败相”,与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的书法态度不谋而合。
按说,高老师名高望重,书法在琉璃厂也有一平尺几千元的行情,本可以安心在家做寓公了,但他偏不安生:零六年中国书协封他一个什么专业委员,因为事先没跟他打招呼,被他公然在网上发帖拒绝;今年教育部下令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进“书法进课堂”,高先生却认为这解决不了青少年书写整体滑坡的问题,最近还在某报刊上连续发文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新出版的这本奇书,收集了高先生近年来在纸媒和网络上发表的多种文章,书名只称“这点事儿”,就反映了他对书法与众不同的低调评价。他的根据是,无论是个人成就还是书法本身,不过只是与烹调、驾驶差不多的“这么点事儿”,甚至够不上一个专业行当,因为无论古代还是当今,所有真正的书法代表人物,写字全都是主业之外的“捎带”,他们的精力当然要放在“正差”职务上——这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众所周知,高惠敏先生不仅在毛笔和篆刻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硬笔书法方面还是“精神领袖”(习殊语)和几十年的“老玩家”。他除了非常重视和关注年轻硬笔书家的成就,自己还用钢笔写了各种有意思的书法作品,一本《怎样写钢笔字》,开印第一版就是50万,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对广大青少年的日常书写问题,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研究和普及工作,还对总结汉字造型规律多有心得、情有独钟。在《书法这点事儿》中,除了有他对多种硬笔的社会生存状态的中肯评价,还着力强调怎样用“数学坐标”来帮助那些对写字缺乏灵性的大多数学生来过关、达标。他还认为,能对大面积的“抢救”运动有作为、有贡献,应是书法家责无旁贷的任务,而且,这比自己写得棒或引导少数人比赛得奖困难得多,因而需要更宽的胸怀、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本事。
 
什么是“书法创作”?高老师认为基本没有这回事;怎样为“碑帖”正名?高老师认为永远不可能实现。他还认为书法家谈美学,多属郢书燕说、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因为美学谈论的话题和逻辑,根本不是书家心中的“北海如象、右军如龙”;他对热热闹闹的书法比赛也一向不苟同、只作冷处理,还认为“大家都可以做评委”,因为只需在评选现场按自己的标准把人家的书法比出三六九等,所以不必自己笔墨超群;他与启功先生过从甚密还有诗词唱和,但最后写的纪念文章却是《俺们不敢学启功》;他在首都师大书法博士点担任研究生的书法技法课多年,最终却慨叹书法技法“其实是个大空门”,与美术的“素描”“色彩”课的成型程度完全不能相比。如此等等的矛盾和误区,在《书法这点事儿》这本书中被阐述的透彻见底、屡见不鲜。
 
看起来都是“非主流”的“旁门异说”,但按作者的逻辑推演,却又大多是合实情、没毛病。以笔者的感觉,高先生不仅对书法富有艺术感性还喜欢对它作理性思辨。在书中,他举例说任何思想史,都只是主流精英思维系统的延续和归纳,但其实民间作何想,大部分人的倾向常常与主流“满拧”。因此,即使思想史说的高屋建瓴、头头是道,但仍只是各时期全部意识的一方面一部分(本书P4/P5)。为此他主张,真想要了解全面的真实,就应该多看不同层面和各个角度——只认一头,肯定不对、不行。笔者与作者当面交流,他还是强调“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这个理念:假如只有一种说法一个“主流”,肯定有问题,或者是表达不全面,或者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闭目塞听,只听一种意见。比如见到开车压死人,大家对司机义愤填膺,但如果又听说被压者闯红灯,那么结论又会瞬时颠覆。
 
高先生的这些特殊见解,被编辑形容为“圈外全反对,圈内都支持”(见本书腰封),这个发现很有意思!笔者以为,不论对这些“高见”同意不同意,都不妨把这本书拿来翻翻。咦,真新鲜、真大胆!噢,原来还有人这样想、这样做——开眼界、长见识人人需要,多知道些另类,即使对理解主流意识,也有百利而无一弊。是不是?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