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法为伴(《法由心生》自序)
杨树岳
曾几何时,喜欢上了书法。茶余饭后,掭墨操管,临帖读书,倒也驱走了不少寂寞。曾几何时,染翰之暇,又喜欢上了爬格子,敲键盘,将自己学习书法的点滴体会撰成短文,或自我品味,或发于空间与好友分享,或见诸报端以慰虚荣之心。时光荏苒,年复一年,积累的文稿近百篇,罗列在一起,也颇为“壮观”。
文化人著书立说乃天经地义之事,书法人写文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力争做个“会写文章的书法家”。今择其优者汇编成册,愿与同道共享,愿听方家教正。
古人论书,多以案头随笔的形式出现,以人们熟悉的自然景观设喻,生动,明了。今人论书,多做故弄玄虚之态,满纸引号,食古不化;云山雾罩,如坠迷阵。使读者不读还清楚,读后却糊涂了。我不擅文,也不懂文。只是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记得求学时偶尔读过梁实秋、丰子恺的散文,被他们如絮家常的平实语言所感动,不觉间受其影响,以事说理成为我的习惯。后来研读了多篇古文,始知古人说理,也大多如此,才知我不是另辟蹊径,而是踩着他们的脚印继续向前走去。
学习书法,必须临帖。《为什么要临帖》告诉了其中的缘由。临帖有诀窍,有秘方,《临帖与记忆》道之甚详。《学书札记》、《临帖偶得》都是临写过程的真实记载,《“过滤”学习法》也是独到的经验之谈。
临帖为了创作。创作涉及的书法元素甚多,《创作札记》、《大气草书》、《书法的形式》、《细节决定成败》、《尽精微,致广大》等短文从不同侧面阐释了创作者要强化的艺术及美学素养。
对历史某一个时段,对某一个知名书法大家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提升研究者的综合素养,使研究者从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中得到补益。《也说板桥书法》、《许志钦书法篆刻研究》、《王铎与怀素大草比较之研究》、《浅谈清代隶书盛行的原因及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启示》就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思考成果。我相信,许志钦、郑板桥、王铎、怀素的学书经历,学书方法,创新思路对每一个学书者都有启发吧!
当今书坛,虽是主流书法处于主导地位,然毕竟在书法生活中还有一些江湖杂耍扭曲着人们对书法的正确认识和评判。《艺术家的头发》、《“左右开弓”说》、《为老干部书法正名》可以一正视听。
书法有法,法由心生。书法表现的形式如何,驾驭线条的能力如何,作者表现得审美趋向如何,都取决于大脑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任何方法,指腕的任何动作都是由心(大脑)指挥的,书法作品也好,书法文章也好,都是心灵感受的结果,都是心灵对自然物象过滤的结果。一切方法都由心产生,故将文集命名为《法由心生》,实为我心之感悟也。
相关文章
- 治学必备工具<<诗书画印四绝大典>>2017-06-05
-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2015-08-12
- 评杨树岳论著《法由心生》及他的书法2014-11-28
- 董克杰集编《集王羲之草书 欧阳询楷书〈道德经〉》出版2014-11-25
- 书法报30年特别推出——《书法五十家——二十世纪书家回眸》2014-08-21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