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篆刻 > 点评 >

在古今之間別開生面----张铭篆刻
2013-10-31 15:00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在古今之間別開生面----张铭篆刻
作者:李刚田

  张铭是当代引人瞩目的中青年篆刻家之一。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同道们的瞩目,总有其过人之处,当代中青年篆刻家的作品,有些以其全新的形式特征而夺人,有些以其独特的线条质感表现出新意,又有些以摄取新奇的篆书素材入印使人耳目一新,而张铭是以其稳健而又能个性突出的印风,在当代篆刻的大千世界中特立独行,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中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印风。

  人世间作事为艺,都表现在把握“度”的能力上,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篆刻家的创作能力、作品高下的表现就是其对“度”的把握。刻了近二十多年印的张铭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近年的创作,一直在这两者(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这种表面上看似的不确定性,流露出的,是自己对于传统无法割舍和对现代创作理念向往的心态……”,一个篆刻家风格的形成,决定于其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度”的把握,张铭对此非常审慎。篆刻艺术特殊的美是经过数千年时光、无数印人的心智积淀而成,舍弃传统完全另立炉灶,刻出的印很可能已经不是“印”了,但如步趋于传统样式而拒绝当代,无疑同艺术创作的本质意义相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度”的定位表现看张铭的审美选择,在古与今、表现与内涵、艺术的普遍美与篆刻的特殊美之间,张铭“不薄今人爱古人”,在创作中他对传统篆刻中内在的金石意味与印面的形式表现并重,古典印式与现代的形式构成力求无间融合,传世烂铜印的班驳古貌,在创作中他以刀情石趣,笔情墨趣来表现。他并不拘泥于古典样式,但他十分重视古典精神,他并不刻意追求新奇,但他却十分重视印面大效果对视觉的冲击力。

  从张铭篆刻用刀中,看他对“度”的把握。我们不好将他的用刀套入某种概念或程序之中,就印面的线质玩味,他用冲刀刻出了切刀的效果,其中运用了披削等技巧,可以说他的用刀是复合型的,不择手段,但求效果,其线质在斑斓古貌之中别具刀笔的清爽,这种刀下的清爽之气,或许来自韩天衡先生对他长期而潜在的影响所致。他用刀既不是在石面上纵横驰骋,一味痛快,又不是行刀不见起止而意味深藏不露,在疾与徐、藏与露、明快与模糊、刚与柔之间把握自己的风格定位,形成自己不与人同的刀法语言,印面上往往看似妙手偶得,实质处处经营。

  在用篆方面,也讲究质古与装饰的合度,基本上以质古朴厚为其用篆主调,但细节上的修饰也很精心。他用篆多直接来自古玺汉印之中,如取其它金石文字或简帛书入印,则作适合方寸印面的变化处理。他印中的书法美是潜在的,是有意而无形的,在印面的具体形质上,则是篆刻中的篆法体势和刀与石的表现。张铭非常重视章法上的视觉大效果,有很强的留白意识,他印中的留白一方面直接来源于古玺,以古玺印中的布白规律运用于创作之中,另一方面他将当代创作的艺术形式不露声色融合其间,使他的篆刻既有大效果的动人,细细读来又能耐得品味、古意盎然。

  整体来说,张铭的作品表现着古意与天趣,但其中贯注的是现代创作手段和理性的思维。因为他入传统较深,所以他深知篆刻艺术特有的规定性;因为他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一位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所以他又试图突破传承的种种规定。对此,他有着深刻而痛苦的体验,他说“作为从传统中走来的我,想要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是很困难的,既然传统予我诸多恩泽,想背弃也很痛苦。只是觉得从发展的角度看,有点委屈自己,因为依凭自己的审美个性,是不希望看到有过多传统烙印的东西,不过好在作品里还有一点自己的意思,也庆幸与前人刻的不太一样”。读了张铭的这一段自白,想起他的老师韩天衡先生的一句名言:“传统万岁,出新是万岁加一岁,” 张铭在追求这万岁加一岁的境界。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