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相传战国之时我国始见印章,至秦汉,印章已为官方和民间所广泛运用。唐代以后,印章的刻制才发展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一般的印章,多以金、玉、铜、牙、木、石等材料制成。在唐代之前,未见有瓷印传世。所以,有学者认为,“古无瓷印,至唐宋始有用之为私印者。其质类玉,别有一种浑朴之致。旧印光泽古茂,大堪宝玩。”可见,瓷印自古就是令文墨之士大为宝爱之物。但是,瓷印制成的难度极大。它须经泥胚、雕刻、上釉、高温入窑烧造等多道工序,个中只要有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全部的努力也就都付诸东流了。尤其是一般制瓷印讲究要先刻后烧,方显得瓷印精品的来之不易。而经过入窑1400多度高温的炼烧之后,十有九者凹凸走形,不中程式。正因为如此,历代以来,流传下来的精品瓷印就是凤毛麟角。偶见一二,均成了难得珍品。而且,清代以后,几乎已无人问津此业。
正是在这些信息的驱动之下,从事刻章行业多年,工于篆刻的蔡履平,为了继承和发扬瓷印这一古老的艺术传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拿来研究和制作瓷印。他有着很好的从事篆刻的功底;早年又专门跟著名雕塑家周轻鼎先生学过动物瓷塑;加之,他对古玩文物有着长期的认识过程和鉴识经验,所以,由他来研制瓷印确是有着独特的有利条件。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刻苦努力,蔡履平参考了不同时代的竹木牙雕、石刻玉器,以及各种古代文物图谱,以瑞兽、瓜果、人物、博古等不同形象作为钮式,成功地烧制出了风格独具的各式瓷印精品200多方。这些瓷印,釉色大都以南方特色的青釉为主,其中影青、豆青、冬青、梅子青等各类青釉均有制作;也有仿哥窑、仿官窑,或杂以霁蓝、乌金釉、豇豆红等釉色作品。这些作品的釉色均显高贵古朴、典雅灵秀,极具江南制瓷的地域特色。有一方小章,以青釉雕出一根绳钮,上栓一个玉粯,玉粯以影青釉烧出。这个瓷制的“玉粯”看成是真的青玉粯。像这样的仿玉印钮,在他的瓷印创作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除了仿玉以外,他还制成了一批仿铜、仿木、仿石、仿竹、仿牙的瓷印,所仿的水平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给瓷印的制作和使用引出了不少清赏之乐。还有一些作品纯用紫砂或素胎雕刻烧制而成,这里追求的是另一种凝重厚实的艺术效应。有一方印面约10厘米见方的紫砂巨印,印钮的顶部覆一以紫砂雕出的元鳖,背形起伏,四足匍匐,似正在慢慢前行。脖颈后缩,十分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鳖眼窥探”这一动作。这只元鳖,身子占满整个印钮,使人感觉到是一只巨鳖。鳖形的重实健壮与印面老楷的粗犷刚劲配合得十分协调,给人以一种厚重古老的岁月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他制瓷印仿古而不泥古,经过对釉色和胎泥的巧妙利用和安排,他还成功地烧制出了一批既极具古意,又透发着现代艺术意识的巧色印钮。我十分欣赏他的一方蛟龙出水的瓷印。此印以影青釉烧成,但在印钮上,以影青釉雕成的滚滚海涛之中,有一条巨大的白色玉龙傲然从水中升腾而起,龙身露着白色素胎,与海水形成一种明显色差。因此,印虽仅方寸之大,但在视觉形象上感觉到这条裹着海水升腾而起的玉龙极其的伟岸昂然;这种巧色运用的瓷印设计,是蔡履平创新的一种成果。
完美的瓷印,除了有制作精美的印钮之外,好的印面篆刻同样至关重要。蔡履平的篆刻风格主要是取粗犷豪放一路,基本上属于浙派的刻法,其细朱章刻得鲜丽、圆润;而粗朱章则大都保留了刀痕,刻得粗犷、奔放。王伯敏先生对他的篆刻曾有评价,认为他的篆刻“奏刀多有变化,或铁线、或方角、或斜靠、或解索,皆以奔放取胜。”王老十分喜欢他所刻制的瓷印,并曾为此写下过两句题赞:“正是玲珑吾所爱,奏刀虚处见神生。”他的瓷制印钮别开生面,配以奔放洒脱的篆刻,两者显得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2014-08-15
-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2014-08-13
-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2014-08-08
-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2014-08-05
- 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六 鞠稚儒2014-07-31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