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观念 新现实
●高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
(六)为写不好的大多数搭一座“能过河的浮桥”
退一步说,即便书法课一时还不能有科学新路可走,每位老师肯定还是希望对学生多提供些帮助的。站在这个“起跑线”上说话,我以为有两大问题还应提请注意:
一是对象和任务。大家说“学生书写整体失衡”,不是指写字有禀赋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书写再怎么差,总还会排在前列——要“抢救”的对象不包括他们。所以,老师一定要把目标看准,将身段放低,把力量主要放在那些对写字没兴趣的大多数身上,帮他们达标过关。困难越大,越要实事求是,绝不能再搞花架子,青少年的宝贵时光实在耽误不起!
二是教学原则。以下我提几条“非主流”建议,请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和价值:
1.多说实在有用的写字常理,“悠久历史”“伟大意义”等等,不提也罢。只说写字是一辈子书面交流的工具之一,掌握或过关,方便亲和、利人利己。
2.把“美感”换作“认同感”。好字无疑是美的,但这个“美”各人能感受多少,因人而异、天差地别。面对字形之美,无论作怎样夸赞和形容,观者听者的领悟程度,还取决于先天审美基因的多少和有无。美感也如幽默感——面对同一幅漫画,硬是有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人却莫名其妙“他笑个啥?”想靠灌输和讲解来改变那“不敏感”,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相当怀疑。
认同感则把姿态放低比较切实:“这样写”,大家看着顺眼,约定俗成就成了规范,你做不到,就与大众拧着,拉远了距离。字写得乱七八糟,还会造成麻烦,对人不尊重,对己不负责,更要命的是耽误事。所以大家都应该花点力气,把字写得让大家接受和喜欢。如是点到为止,大家省事。
3.降低标准和要求。有可能做到,大家才有尝试的动力;肯定“够不着”,那就注定“和我没关系”。把希望寄于唐碑晋帖、颜筋柳骨,必使学生敬而远之或心生畏惧。比较求实的做法或许是临帖,即使是毛笔字,也应该只求线画到位、关系恰当,而舍弃铁画银钩、神形兼备;写字,只要做到落笔简练肯定,结构匀称合理,就可心安理得皆大欢喜。关键还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比如对感受笔画的关系和比例逐渐有了主动意识,比如从走笔的全无控制到有所把握——这些都是极其可贵的书写素质。评价书写成绩,也不宜只凭最后字形的好坏高低说话,假如能用分数来标示学生前行的程度,对肯定进步、提升自信最为有利。哪怕是写不好但能指出自己错在哪里,也应该祝贺收获、称赞鼓励。
4.说到“书写教育”,不是对着字帖下死功夫,更应该包括思考和领悟。在临帖中,如能不断发现作者的“主观故意”,和笔画、字形间的某种规律,才是更重要的收获和能力。比如同一篇手写好字中为什么个头会有大有小(其实美术字也是),比如为什么无论哪个书家写个“禾”字,第一撇都是偏平而且较短的。如果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追求和意识,对总结汉字造型规律也是“好消息”。一旦学生有这样的发现和假设,课堂上还应该因势利导用多个字来比较、验证,假如真有道理、果有价值,这财富就可喜可贺真了不起。
5.一定要有思想准备,有些孩子对把笔写字,协调性真的较差,描个字或写个笔画,下不少工夫还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那支笔就是不听使唤。对这样的人也不宜强逼——有一短必有一长——谁知道今后他在哪方面会有大作为、大爆发?钱钟书和钱钟韩哥俩,他们从小是坐在一条板凳上接受严格的国学教育和书法训练的,但最终他们的手写笔迹,竟还是天上地下完全不能相比(因我们是亲戚,他们私下的留言、批注、誊抄等等,我都亲眼见过),而这毫不影响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大有作为。
以上所说,重点都在“写不好字的大多数”那里。放眼现实,他们也希望写字过关,但未必对“书法之美”真有多大兴趣——这是勉强不来的。所以,语文老师和书法老师的任务,应该是为这些孩子搭一座“能过河的浮桥”,而不是勾画一个天远地阔、宏伟壮观的海市蜃楼,叫大家白搭工夫空欢喜。(待续)
相关文章
- 鸿雁往复结书缘 2014年第11期30版2014-06-11
- 将练字进行到底 2014年第11期30版2014-06-11
- 小学生写字姿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4年第11期7版2014-06-11
- 文化传承方式贵在创新 2014年第11期3版2014-06-11
- 走特色发展之路 打造渝北窗口学校2013-12-2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