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天凉好个秋
2014-05-19 17:02 来源:未知 作者:一凡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秋天,像一位素衣白面的女子,总是踩着一场雨的韵脚,戴着她的水晶珠链,衣袂飘飘地来到我们身边。


  秋雨簌簌消暑气,秋风习习送凉意。在沉闷烦躁的日子里喘过气来,不免要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秋天的原野,正是稻谷飘香,红硕满枝,洋溢在农人心头的,该是五谷丰登的喜悦吧。


  然而,在文人骚客的眼中,秋却是一个悲怀的角色。一页页枯黄的纸叶上风冷霜寒,一个个方正的汉字山瘦水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行吟出那么多的伤感与哀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对旧时相识的思念;“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是对友情的怀想;“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对故园的牵挂;而“秋风秋雨愁煞人”,更是对家国沉沦的哀叹!悲秋,好似是诗人间的一个传染病,其严重程度,远胜于SARS和甲型H1N1流感。悲秋之最,当属欧阳修之《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秋字象形。甲骨文形为蟋蟀,虫以鸣秋,祖先借以表述秋天。“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虫呻吟,大地安谧,天高云淡,月色清朗。此何等美景,何恁多忧郁情怀?心境也。

  虽“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但杨万里秋凉晚步时却道:“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虽“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但李商隐却寄怀“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虽“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苏轼却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虽是“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但戎昱却言“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最喜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何等的昂扬向上,何等的豪迈情怀,何等的诗意人生。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四季轮回,年年秋天,只是年年秋日心不同。秋,随人而变;秋,随境而迁。天上人间,放飞那只叫秋的情感。


  秋天万木凋零,因而,秋在心上是愁。真佩服古人的会意造字,如此的贴切而具超凡的想象力。其实,秋更是一个成熟和走向平静的季节,即便是身外黄叶飘飘,只要我们把“秋”从心上拿开,“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秋也使然。人人解说悲秋事,不知几人彻知秋。正如辛弃疾词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好个秋,好个诗意的秋。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孙绰与兰亭
下一篇:文人与琴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