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齐鲁访碑行
2013-10-18 11:4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齐鲁访碑行
 
  山东,无疑是学书之人最为神牵梦萦的地方之一。
  碑和帖,是中国书法的两个大系,碑的数量之多,对书法艺术的推动之大,直与帖平分秋色,而中国古代碑刻资料以陕西、河南、山东三省最为集中丰富,山东的书法碑刻内容多,保存完好,相对集中,而且个性突出,气魄宏大。因而自宋代以来,就特别受金石学家、书法家的推崇。康有为所说的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就有两个在山东,足见山东碑刻的质量之高。
作为一个专业的学术机构,广东书法院具有考察、探究、推广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职责,而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非一朝一夕可以识见。为此,从2011年开始,广东书法院决定开启“中国书法文化现象考察”系列活动,在考察的基础上,努力探究中国书法文化的内核,推出调研成果,并为以后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法事业的发展建立更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在“中国书法文化现象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山东。
飞机一降落到洛南机场,一幅白雪霭霭的图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金色的阳光照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投射出一般炫目的祥瑞之气,这让我们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有些没亲眼见过雪的广东“土著”,更是激动异常。
看来,我们的山东之行,注定是次祥瑞之行、丰收之行了。
一出机场,我们就乘车直奔曲阜,雪景虽美,但孔圣人的吸引力还是盖过了我们与白雪更亲密地接触的欲望。一路上,我们不时看到山东旅游的宣传口号,那句“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尽显山东人的底气。确实,山东文化的厚重,没有一个中国人不顶礼膜拜的,山东书法文化的厚重,也让我们书法人仰慕。看着车窗外的广袤大地,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闪出一幕幕关于齐鲁文化的风云、风韵,“一山一水一圣人”,多简洁的一句话。想想,此山、此水、此人,却竟然几乎都站在了中国文化的高地!
拜谒圣城
我们几乎是以一种崇敬的心情走进曲阜的。
曲阜,自远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相传,古代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此留有活动踪迹,其中又有三人曾定都于此(炎帝、少昊、舜),而其被称为“东方圣城”,则与孔子紧密相连,“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创始的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曲阜之“圣”,实至名归,深入人心啊!
曲阜的三孔,是必须要探访的。孔庙、孔林、孔府,已成为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并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宏大规模及传统文化艺术而著称,更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创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殁后的第二年),是历朝历代全国最大的祭孔之地,其主体建筑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华夏三大殿。
进入孔庙,首先要经过万仞宫墙,“万仞宫墙”四字额匾为乾隆皇帝亲笔御书,取意于《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万家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万仞”既象征孔庙的庄严雄伟,也象征着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至高无上的。对着乾隆这四个端庄雍容的题字,我们也不由地肃然起敬。孔圣人,我们来拜谒您了!
我们无法一一描述孔庙的宏大和精致,在移步换景的流连之中,我们自然地特别注意到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元素,从“金声玉振”坊,到“棂星门”,到“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等各种题额,再到洪武碑、永乐碑、弘治碑、成化碑等四大名碑,以及十三碑亭、丛林碑碣等各种记载皇帝、王公大臣修庙、拜祭的碑文,文字、书法风格各异,可谓汇萃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让我们品尝了一道道书法艺术的大餐。这些题额、碑刻,毫无二致地表现着对孔子,对儒学的崇敬,而如此集中地置于一庙,成为中国传统拜祭文化和崇圣心理的见证和独特的景致,在此中,我们也特别地品味到中国书法与建筑的和谐融合之美,更深刻地体悟到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述方式和存在价值,确实,书法与中国人的学行、修养、文化心态是完全融合的,说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一点都不为过的,由此,我们对自己的书法身份增加了不小的骄傲和自豪!
孔庙的石刻,是中国保存汉碑最多的地方,计有1044块,其中以西汉刻石、东汉碑碣、魏碑、汉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最为著名,书者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文字有汉、蒙、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篆隶。汉隶的杰作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魏碑的楷模张猛龙碑、贾使君碑等即在其中;米芾、赵子昂、董其昌、翁方纲等人的法帖,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也赫然在列。这里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甚至可以说是半部的中国书法史,面对这些碑刻,特别是亲见我们常常摩挲的那些珍品,我们无法按捺自己的激动,如果可能,我们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些碑刻的守护者,在每日的观摩之中使自己真正成为书法艺术的优秀传承者——我们不由的嫉妒起孔庙的工作人员来了,他们真幸运!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地摘录一篇关于《玉虹楼法帖》的故事:
孔子第69代孙孔继涑自幼聪慧过人,工于书法,后来通过向宋代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学习,真、草、隶、篆他样样造诣很高,并且他还把《四书》中的《大学》首章第一篇写成了长三尺半,寛二尺的四个条幅,又令石工刻成联屏,立在孔庙中部金声门下左侧。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前来祭圣,看到金声门下的石碑很是欣赏,忍不住连声称赞:“写得好!写得好!”然后又寻问是哪位大家的笔迹?经过皇帝金口玉言的夸赞,孔继涑的书法便一举成名了。
孔继涑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搜集与研究古人的书法艺术上,他一旦搜集到前人的名字帖,便用尽心思去临摹,然后又刻于石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玉虹楼法帖。玉虹楼法帖目前存世的碑刻共有584块,集古人书法于一堂,真草隶篆,各具神韵,正如俗话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过去,许多人常为能搞到一张玉虹楼法帖的拓片而欣慰,甚至当时孔府的小姐出嫁时,如能陪送两张玉虹楼法帖的拓片便是最好的嫁妆。(来源于《孔庙•孔林•孔府》)
读着这些文字,我们的心情是畅快的,孔子的后裔不仅仅在用心地传承着儒学,也在用心地传承着书法,书法与儒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本啊,中国书法的精神体系中,儒学思想便是最重要的支柱!
天上忽然飘扬起雪花来,而且越来越密,漫天飞絮中,我们一行人欢呼起来。瑞雪兆丰年,一路上我们已特别地注意到四处悬挂的抗旱的标语,心中在为山东人民暗暗祈祷,这一场大雪,真要为山东人民带来祥瑞,带来福气了。眼看着雪铺起来,越来越厚,我们这些年长者的心气也年轻起来,大家在雪地中嬉闹、奔跑,为庄严、肃穆的孔庙平添了许多的喜气,而几位女性的红衣绿裳、青春美丽在白雪的映衬下,也分外地动人。曲阜,真是一个圣地,我们很荣幸地分享到了祥瑞的福泽,也隐隐地觉得,我们的书法事业将一帆风顺,兴旺发达。
气温下降了许多,但我们的心还是暖暖的,在兴奋、激动和热切的期待中,我们又拜竭了孔府、孔林。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承袭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处官衙与府第合一的典型贵族庄园,其浓厚的文化背景堪称天下第一。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道家文章”、“诗礼传家”之府第。
在孔府,凡门庭几乎皆有楹联相配,这些楹联,也几乎都是文学和书法相得益彰的艺术精品,如出自大学士纪晓岚的“圣府”门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通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而许许多多的匾额,也太多出自名人之手,还有不少乾隆御笔,如“诗书礼乐”“节并松筠”等,据介绍,府中还珍藏有赵子昂、倪元璐、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黄慎、金农等的书画珍品,可惜无缘得见,但让我们十分向往。
看着孔府的宏大和庄严,我们十分感慨,孔子一生奔波,四处游说,如“丧家之犬”,泽被后世,后人世袭“衍圣公”,位居一品,直至第77代,堪称中国第一大家族,孔子地下有知,当也自视为奇观。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确实值得深究。当然,这些,也衬托出孔子的伟大,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珍重的。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一处家族古墓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
据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引《皇览》记载,孔林是由“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诸多异植”,繁衍至今,仅古树木就有二万余株,其中柏、桧、柞、榆、槐、楷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四季苍翠;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药用植物点缀其间,依时争荣。就在这万木竞翠,百花掩映的孔林之中,碑石林立,石仪成群,除了一批著名的汉碑被移入孔庙收存起来外,现在孔林中还尚存有殿、门、坊、亭等明清建筑40余座,存有明代李东阳、严嵩及清代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3600余块,因而,可以说孔林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碑林。游览在生态良好的孔林之间,游客会感到亘古不变的自然与世事沧桑的历史沉重感。
拜竭完孔林,我们的曲阜之行就结束了,虽然行色匆匆,但收获是沉甸甸的。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转换之中,我们对儒家文化对书法文化的崇敬之情愈加深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愈加坚定。
在风雪之中,我们连夜奔向泰安,奔向那座圣山。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走近“草圣”
下一篇:雨中独自沈园游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