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代书法的一点认识
2013-10-18 14:09 来源:山西省书法家协会 作者:姚国谨
对于书法来说,艺术的技巧与艺术的感觉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这一点似当无容置疑。如果缺乏艺术的技巧与艺术的感觉,你就不要去谈书法,因为任何争论和辩解都会显的苍白无力。
那么,艺术的技巧与艺术的感觉之外是什么对书法的作用最大,这就牵扯到文化问题。文化不是孤立的,如果我们认可书法也是一种文化的话,那么,书法必定受到文化思潮的激励或制约。就二十世纪来说,“五四”以来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等,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潮流。如果从思想的角度讲,他们原本都是抱着国家图强的愿望,可惜的是在二十世纪我们看到的却是许多走向极端的事例,它给人类所造成的灾难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各种的思想经过多年沉寂之后再次被唤醒,形成新的思潮。西化也好,国学热也好,不出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种。这种思潮实际上对书法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所谓激进者,无怪乎感觉到中国传统书法已经走向了衰亡的边缘,已无生气可言。他们要改造中国书法,和传统拉开距离,所以各种现代流派出现了。现代流派的本愿是给书法一种新意,但在实际过程中,借用了日本的现代书法或西方现代绘画的元素,对传统书法进行了消解和颠覆,超越了国人对书法千百年来所沉淀的意识与情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进入到当代书法的主流。与此相反,文化保守主义者以昌明国粹为己任,意在弘扬传统文化。书法上则应当以传统为旨归,以“二王”为宗,以法帖为范式,追求魏晋以来的高贵儒雅、清健流畅的士大夫风气。尽管自清末以来,碑派滥觞,与帖派几于并驾齐驱,但那只是铭石之书与行狎书的彼此消长,仍然没有脱离传统书法的范畴。虽然这种传统书风一直是当代书法的主流,但那种无文化底蕴而装出来的贵族气质,怎么看起来都像大家的婢女,似乎一种新的矫揉造作之风正在蔓延。
当然,我们也很难提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并走出一条不偏不颇的道路来。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不希望出现极端的激进主义倾向,也不希望保守而演变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艺术的园地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个性,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才是书法界所期望的。
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说:“窃疑中国自今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我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着也。”陈先生看起来在文化上是一位“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者,实际上在思想上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他的这些看法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此文曾发表于《中国书法》2010年第10期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书法悦读|书法创作需要学会因势利导、节外生枝2018-03-02
- 书法悦读|经典碑帖中的“横鳞”与“竖勒”的组合方式2018-03-02
- 从族氏徽号位置看西周成王时期金文书法布局2017-10-27
- 东风又起 时代更新——书法事业发展现状一览2017-07-11
- 王铎书法创作思想初探2017-07-03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