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

王宠小楷浅析
2012-03-08 17:09 来源:未知 作者:金日发

刘贵森

摘要:本文试从王宠小楷的艺术形成过程来分析他的艺术特色,从而剖析王宠小楷的艺术风格,并对其用笔、结构和章法加以分析,以期求得对学习王宠小楷的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小楷概述
小楷指的是直径两三厘米以下见方的小字。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成熟于两晋,完备在隋唐,流传发展至今。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中,小楷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印刷文字还不方便的时代,通行的正式文书都需要以小楷来书写,还有写经、抄书、题跋、尺牍等,都用小楷。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家贫,无由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自隋唐以来,直至清代,都把小楷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若不及格必将名落孙山,因而,小楷书法自然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小楷通行年代已久,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长于小楷的书法名家,王宠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大家知道,最早的楷书都是小楷,楷书始于小楷。古人论书云:“右军小楷《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 苏轼说:“书法当自小楷出。” 诸体之中,小楷尤见功力,无以藏拙。欧阳修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小楷会增加大字含蓄内蕴的意趣,提高大字书法神采。临习小楷还可以锤炼笔力,使用笔更趋熟练、精微,亦能调和气息,收摄心神。作为一个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理应把小楷作为一门必修课。清钱泳《书学》云:“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能小楷,不能称书家。”的确如此,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到赵孟頫、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郑板桥等,历代书法大家没有几个不善于写小楷的,而且他们都有传世小楷作品。

二、王宠小楷艺术的形成
王宠是一位明代中期的著名书法家,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号雅宜山人,生于明弘治十年(1494),卒于嘉靖十二年(1533),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少时与兄王守(履约)同学于蔡羽。王宠走科举之路非常不顺利,曾八次落第。后从贡生入太学。他曾出游燕、赵,后买田于石湖旁,读书于山水林泉间。王宠在当时不仅有书名,而且文名也很大,“诗好建安三谢及盛唐文学,迁、固甚似之”。王宠结交的多是诗文、书画界名流,如文徵明、祝枝山、唐寅、汤珍、王毂祥等。王宠亦能画,不以画名,偶然兴到,随笔点染,得黄公望、倪瓒墨外之趣。擅长书法,学鐘、王,出入虞、褚间,行书疏秀出尘,小楷妙得晋法,文徵明后推第一。晚年多病,多年居住在虞山的白雀寺,病重后回到家中,不久去世。年仅四十岁。有《雅宜山人集》传世。
 

王宠小楷艺术的形成,受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略述如下:
一是他所处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王宠生活时期属明朝中叶鼎盛后期,书画艺术繁荣昌盛,百花争妍,群芳斗艳,吴中书画兴起,使王宠艺术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吴门书派养育了王宠。具有深厚的书法传统渊源的吴门地区,是孕育和造就书法家的名城。唐代的张旭、孙过庭、沈传师,明代宋克、徐有贞、刘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均为吴门书法之杰出代表。吴门地区还产生了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有唐寅、文徵明、陈淳、居节、钱谷等参与其中;这些画家除了擅长绘画之外,又精于书法,为书画两栖高手。更有一些如王鏊、李东阳、吴宽、李应祯等上层的达官显宦,不仅驰名于政声,而且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能写出一手极好的书法,为世所重。在这个书画大营中,这些书画家相处非常融合默契。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有的是亲朋好友,有的是师徒关系,更有的是同僚关系,他们经常相聚盛会,吟诗作画,挥毫题赠,互相交流,逐渐使这个势力范围日益壮大,出现了‘人人习字作画,天下法书归吴中’的局面,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普及,最终形成了以地区特色为主的吴门书派,与吴门画派并驾齐驱。周天球曾说:“吴中书法,自昔有传,前修如徐武功有贞、刘大参珏,李太卿应祯称名家。至祝京兆、文太史、王履吉,原始二王,追美文敏,一时学书者彬彬辈出,实昭代之宗工也。”从他们书写的书体来看,除行书、草书之外,小楷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凡都效法于王羲之《乐毅论》和《黄庭经》,但都各具风采。如祝允明的小楷书,自然古拙;文徵明的小楷书遒劲秀雅;而王宠的小楷书,以拙取巧。文彭说,“我朝善书画者不可胜数,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思。”王宠就是在这样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代书法大家。

二是王宠受身边书家影响。突出表现在祝允明的古朴和文徵明的清秀。王宠都要兼得,而且要别开生面,他不循规蹈矩,追求个性,另辟歧径,探索他喜爱的散淡风格。他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
三是仕途影响。他走科举之路不顺,履试不第,遂绝望仕途,性恶喧嚣 ,静心作字,邈然有千载之思,度过他平淡而短暂的一生。负才失意之人,每更孤高。王宠本自高朗明洁,砥节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在所不屑。遂隐隐于青山绿水间,避开了世俗纷争,看淡了往事红尘,欲借古人的朴拙、淡雅,今人的萧散、超逸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四是他用儒家思想、哲学思想去探索书法风格。笔画含蓄,伸放有度,该留则留,该放则放,结构穿插避让,彬彬有礼,显出君子风度。他为了纠正台阁体整齐划一、缺乏艺术意蕴的弊病,取法魏晋,强调表现书法的天籁之美,有意使点画的长短曲直,各随字态,笔画繁者令大、简者令小,斜正疏密,方圆秾纤,一任自然。
因其以上观念影响,故其择帖选字有所选择,取法高古,立意深远。他先学虞世南,得《破邪论》笔意,后宗“钟王”,得钟繇古朴,王羲之端庄,王献之纵逸。形成了用笔圆润超逸、行笔凝重、以拙取巧、疏朗萧散的艺术风格。王世贞《吴中往整像赞》评云:“王宠书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合成而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为时所趣,几夺京兆(祝允明)价。”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曰:“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体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其小楷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赋》《琵琶行》《昼锦堂记》《秋声赋》《长乐宫赋》《滕王阁序》《醉翁亭记》《曹娥碑》等。

三、王宠小楷的用笔特点
王宠小楷继承了“钟王”的笔法,点画古朴,笔力浑厚,内含筋骨,寓巧于拙,遒劲超逸,姿态横溢,别有一种意味可寻。
用笔古朴。王宠小楷用笔古朴是相对于纤细柔媚风格而言。赵宦光《寒山帚谈》云:“小楷世用极博,钟繇、二王居然立极,钟逼古,王圆融,自古及今皆两家耳。”王宠小楷用笔取法魏晋,笔画起收用藏,笔到力到,姿态如隶,增加了朴拙意趣。如捺画的反曲状态,横画的中锋收笔,撇画短小含蓄。
点画浑厚。浑厚是王宠小楷用笔的又一特点。因其师法钟繇,得其厚重。起收多藏锋,用笔中锋,短小精悍,厚实朴茂。转折多用外拓法,提笔暗过,提锋圆转,形如折钗骨,显其浑圆厚重,钩画出锋很小,含蓄凝重。
淹留有度。王宠小楷缩短笔画留出空间。王澍《论书剩语》云:“作蝇头细书,须令笔势纡余跌宕,有寻丈之势及佳。”王宠小楷,以腕运笔,笔画清晰,笔笔送到,笔断而意连,笔曲而势直,笔虽短而意却长。为突出疏朗空灵意趣,不使笔画搭接封满,故将能封口的笔画缩短,不予搭接,留出空间。如撇画尽量缩短,短横短竖提画缩为点等。
笔画纵逸。小楷字小,画虽短促,当尽展其笔势,点画舒展,结构自然开朗。张长史云:“小字展令大,尽笔势之为也。”王宠小楷笔画伸缩得当,该放就放。捺画、长横、戈钩等长画尽情放纵,而且向右上方和右下方取势,造险飘逸。能伸的笔画尽量放开,更加体现其宽绰飘扬。
富于变化。王宠小楷笔画变化多端。蒋骥《续书法论》云:“乃于字势之长短、大小,又因其自然,则直与天地为消息,万物为情状,错综变化,意趣无穷。”古人云:“小楷用笔贵于变化,千划雷同,便不是书,变化之道,在于点画富有异趣。”王宠小楷用笔大小错落,长短参差,姿态跌宕,奇正相合。一字之内,相同笔画有长短、角度变化,避免平行,整齐划一。
王宠小楷继承了钟繇、王羲之的笔法,又有自己的特点,笔画古朴典雅,笔意外拓,笔致翩翩,富于变化,显示了书家的艺术创造才能。

四、王宠小楷的结字特征
王宠的小楷结字也体现了“钟王”风貌,又融虞世南等风格,结字疏朗,纵向取势,萧散自然,神韵超逸。
结字疏朗。结字疏朗是小楷结字的共同特征。王宠的结字就更为突出。苏轼《论书》云:“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文徵明《停云馆帖》云:“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一如大字体段,诸美皆具也。”宋曹《书法约言》“作小字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楷书中大字贵结密,小字贵宽绰,能宽绰则字清晰,给人以一种小中见大艺术感受。王宠小楷最得疏朗之法。方框结构中的横画竖画常以点代之,使其不与两直或两横相粘接。非交叉的笔画尽量不搭接,或采取尖接法相连。点画舒展,笔势开拓,外紧内松,萧散疏朗,游刃有余。
笔势外展。王宠小楷很多笔画都向外拱出。为取得字势外展的效果,突出了主要笔画,向上下左右伸展。从字的外开看,更多的字是向右下伸展。
伸缩得体。为结字布白的需要,笔画的伸缩和部件的大小反差较大,对比强烈,但又结成统一的整体。
字型多变。王宠小楷字形多变,有长有扁,有正有斜,但其总的趋势是左下收敛,右下舒展,字势多向左侧,造成险势。这种右下角稍重的习惯自钟至唐人写经,皆有此特点。但王宠改变了以往横扁格式为修长之格,显得超脱不俗。
间架脱离。王宠小楷书最惹眼的特点是笔画之间的结构脱落,字的间架之间相脱离,空间侵入字内,呈现疏淡,空灵。许多笔画只写出一半,好象没有写到位,笔画之间不相搭接,似连非连,若即若离,笔短意长,疏朗揖让。似乎笔画与字体都正在萌生,或者将入云烟迷离的空间中去。

五、王宠小楷的章法
小楷疏密和笔法有关系。一般笔致纤细的不宜行距宽,笔致厚重的不宜行距密。因为笔致既已纤细,行距再宽,通篇看来就显得苍白;而笔致厚重的如行距过密,就会显得黑压压一片,透不过气而有压抑感。因王宠小楷用笔古朴浑厚,故其章法字距行距宽舒,给人以开阔深远的艺术感受。小楷章法布白有三种: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横无行列。三者之中,以纵横无行列为高。这种章法,大小相间,奇正相倚,疏密相协,笔意顾盼,气息流注,一片天机。如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为章法第一。观其布白,密而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穿插争让,如繁星丽天。小楷章法若有乌丝阑所限,也要参差穿插,避免齐整均匀。郭尚先《论书》云:“晋人小楷,最须玩其分行布白处,唐风虽欧、褚大家,似为乌丝阑所窘,东山帖(王羲之书)便肃远有致。”
王宠小楷,他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结字疏朗,笔意外拓,婉约疏秀,富有萧散自然的风韵,显示出书法大家的风度。在明人小楷当中应在文、祝之上,因其英年早逝,故其风格未致臻善,不然成就会更高。他的法帖流传较少,但从现存法帖中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带来的无穷的美的享受,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正文完)

历代名人、书画评论家对明王宠及其书法的评价:
1、明书论家,收藏家王世贞在《吴中往哲像赞》中称其:“书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几夺京兆价。”“王宠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婉丽遒逸中秀发天成,其风格独特而清雅,与祝枝山相比,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2、乾隆皇帝跋:“明王宠行楷全法右军,此卷尤极熟之候。晴窗载展,犹睹瓣香。予向爱归阁贴,愧未津逮也”。
3、清高宗弘历在王宠《临贴册》(分为上下两册)中,分别于两册前大字书引首,并签题云为——神品,可谓评价之高。
4、黎惟敬跋:“晋人真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淆,若出一手,不辩其为谁也。近世人王宠氏独能追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
5、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曾言:“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谦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
6、王世贞在《行草诗卷》作题跋中称:“纵笔满卷为赠虽结法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王世贞曾比较文征明和王宠书后认为:“文以法胜,王以韵胜,不可以优劣等也”。
7、文征明为王宠撰写墓志中称颂他,“君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者。”
8、唐景风跋:“明兴、弘正而下,书法莫盛于吴。然求其能入晋人格辙,则王宠一人已矣。是卷遒劲疏爽,翩翩几为大令。而行草“千字文”又希有矣。”
9、清顾复《平生壮观》中言:“王宠字沉着雄伟,多力丰筋。得气得势,非公而谁?故明之中叶书家,祝、王并称、有以也。”
10、邢侗云言:“王宠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奇倔、文之和雅,尚难议雁行,天矧余子乎?”
11、《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称:“王宠的行草书是小楷以外的又一天地,在取法上,既有米芾的神韵,又有孙过庭的点画;其笔致流畅而精警,可与宋元人争上下,笔底有五彩纷陈,丰富多变之妙。与文征明的行书较整规,较平实相比,王宠的行书可谓奕奕有晋人气。”在明季中叶的“吴门三子”中如果说文征明清新秀雅,胜之以“理”,祝希哲狂放恣肆,胜之以“意”,那么,王雅宜则介乎二者之间,古拙秀美,而胜之以“韵”。

本文借鉴引用资料:
1、《如何写小楷》,于魁荣编著,中国书店出版社
2、《书法专业系列教程—楷书教程》,卢中南著,华文出版社
3、《中国名碑珍帖习赏》,欧阳中石、张荣、启名编著,未来出版社
4、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楷书浅鉴》,欧阳中石、张荣、启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辅导》,欧阳中石、张荣、启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杂志社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刘晓晴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