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

论书法基础教育在书法艺术传承中的地位
2010-12-09 13:59 来源:未知 作者:郭瑀

 

论书法基础教育在书法艺术传承中的地位
   郭瑀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它博大精深,意趣高雅的艺术魅力而绵延数千年,雄视海内外,令他人叹为观止。中国书法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总以不同风貌反映出时代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地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书法基础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书法艺术传承、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其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书法艺术;传承;书法基础教育
 
书法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鲁迅先生对书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评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数千年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华民族智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植于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沃土,所以传承的本质,应从中华文化寻根与发展中寻找答案。
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华夏母亲的摇篮里。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期,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颉造字文化文明的转化,即根植了书法艺术惊人的智慧与灵根。据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仓颉  “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独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这叫作“依类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替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三千年历史长河,书法明珠荟翠,有金钿落地,芝草云团的石鼓文;有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的秦小篆;有诸法齐备的汉隶,有承前启后美妙简捷的钟繇楷书;有王羲之贵越群品的行书和张芝、怀素、孙过庭超妙入神的草书,有满目珠玑、险峻峭拔、魅力千古的魏碑,有法度谨严,筋骨齐备的颜、柳、欧、赵等楷书,有意态昂扬的苏、黄、米、蔡……数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群芳异彩,美不胜收。书法的每一个创新都记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脚步声。
那么中国书法艺术如何继承发展下去呢?有的书家惊叹“书法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担忧。实际上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中去寻找归宿。书法艺术是个大概念(不应局限于毛笔、钢笔为工具的狭隘范围),书法艺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大课题,在改革开放,世界流行中文热的今天,书法艺术更加前景无量,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需要千百万书家努力探索。
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优秀传统是创新的结晶,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只有深刻认识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才切身感受到创新才是揭示传统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规律的精髓所在。
继承传统,在于推陈出新。创新更是渐进中继承,继承中的变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至今仍引入入胜。大篆、小篆、隶书都有其传承与演变的轨迹,小篆都是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挺劲圆匀,富于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它把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与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权威严统一的特征,这是秦篆反映的时代精神。“隶书”作为书法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汉朝“汉承秦制” “秦篆汉隶”,汉朝隶书发展逐渐定型,与此同时草、行、楷都逐渐从隶书中演变出来。民间习隶书的热情蔚成风气。定型后的隶书彻底消灭了汉字的象形形态,造成了汉字形体的巨大变化。汉隶脱胎于篆书又大异于篆书,是从笔画到结字方正平直化的新书体。汉隶具有波、磔之美,创“蚕头”、“燕尾”笔法,用笔方、圆、藏、露诸法齐备。同时它又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后来的草书、行书、楷书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
而当今书法热在我国退潮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这十年是中学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习书法的热潮席卷全国,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影响了广大青少年。但90年代以来,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用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在不断地被削弱。以至今天我们很多老师都在感叹在一所学校里找不出几个能写一手好字的同学来。
笔者曾对某校学生做了相关问卷调查,现将部分内容和摘录结果展示如下:

问卷
选该项人数
所占比例(%)
1你学习书法的经历
A一直坚持不断地学习
4
1.97
B只在小学阶段学习过
173
85.22
C只在初中阶段学过
26
12.81
D从未学习过
0
0
2你学习书法的原因
A自己从小有兴趣
2
0.98
B开始是父母或老师要求学,后来自己渐渐产生兴趣
3
1.48
C看到别人学,自己跟着学,无所谓兴趣可言
34
16.75
D自己毫无兴趣,是父母或老师强迫学习的
164
80.79
3你是在哪里学习书法的?
A在家跟父母或祖辈学的
3
1.48
B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班或请家教
7
3.45
C在学校参加课外书法班
192
94.58
D在家自学
1
0.49

 
从问卷中发现,本校该届高一学生真正热爱书法而且一直坚持练习书法的同学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学习过书法的学生都是在小学阶段。即使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对书法不感兴趣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书法基础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书法这门艺术的兴盛与衰败。
然而当今书法基础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尽管近年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然而,学校书法基础教育这块园地却如处 “桃源”,无论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陈腐不变,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当今书法基础教育的诸种表象列举如下:

入门书体
欧、颜、柳三体;
 
习字宫格
“米”、“井”、“田”三格
写字姿势
身法均为“端坐式”;腕法皆为“枕腕式”;指法都是拇指内凹,食、中指分开的“凤眼法”;
 
习字本
全用洋纸印制
宫格大小
皆4厘米见方。虽名冠“大楷”之格,实则“中字”;
毛笔质量
笔毛参差不齐,毫无弹性
毛笔大小
虽名为“大楷”之笔,实皆为中、小字笔
师资队伍
力量薄弱,结构混乱
 

 
据了解,现在的教育课程,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许多小学根本就不开设书法课。即使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临时设的书法课,也多数只是在课程表上作个点缀,有名而无实,形同虚设。为何我们的书法教育竟几近绝迹呢?笔者在基层工作深有体会,不少教师都有着这样的观念:写字并不是一门主要学科,与升学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开设书法课并没有什么必要。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付统考、抽考,语文教师兼任的书法课往往被占用或改上其他课。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正呈逐年回落趋势。很多人到了大学仍然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画地写字。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多年以来学校书法基础教育严格遵循从唐楷入手的教学模式,于唐楷之中,尤推崇欧、颜、柳三家,因而出现了《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多宝塔感应碑》、《玄秘塔碑》等长期一统天下的奇怪现象。事实上,从字体、书体演变的历史看,唐楷是最后形成的高度规范的书体。倡导者们之所以选择它作为启手范帖,其初衷是希望蒙学者通过其严谨造型和高难笔法训练打下“坚实”基础。但事与愿违,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从此入门,进展甚缓。其主要原因是:
一、.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点
由于中、小学生身体机制尚未完善,因而手、脑不能像成人那样协调工作。而且,少儿普遍具有兴趣转移快,注意力不稳定、坐不住等特点。据心理学家们测定,一般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而楷书的书写,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有时甚至要摒住呼吸),只有一点一画,一丝不苟,才能写好。由于儿童生理特征的缺陷,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而写出来的字总是“春蚓秋蛇”。而让他们写笔法、结体精严的欧体、柳体,更是件要命的事。
二、忽视了直接影响书法学习的重要因素——心理情感
客观地说:学习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心理情感所显现的对所临习对象认同与否的倾向性。笔者的书法教学试验表明:兴趣与进步成正比。反过来说,倘使某个学生对柳字压根儿就没有兴趣,老师却硬逼着写,那肯定不会有多大进步的。大家知道,在中小学,学生因为写不好唐楷而遭教师、家长指责甚至谩骂和挨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本来就没有多大兴趣写唐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许多学生发誓一辈子不想再练书法。因此,我国书法基础教育中这种长期一刀切,硬性规定写唐楷某体某帖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我国传统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给学生心理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严重挫伤了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其实,早在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就对这种只死盯着间架结构的工稳、严谨而忽视学生心理情感因素的“唐楷入手法”进行了抨击。他说:“吾闻人能书者,辄言写欧写颜,不则言某朝某碑,此真谬说!今天下人终身学书,而无所就者,此说误之也。至于写欧则专写一本,欲以终身,此尤谬之谬,误天下学者在此也。”(《广艺舟双楫》)然而学校书法基础教育却沿着这条路径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这不能不发人深省。
三、书写姿势违规,严重影响学生书写水平及其身体健康
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给学生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眼睛近视;二是导致骨骼异变。笔者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学生整体视力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并不仅仅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在于其看书姿势的不对,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书写姿势的错误所造成的。目前,80%以上的学生写字都是左肩高,右肩低;头部右偏,极少端正于中的,偏得低者几近桌面,离书写纸极近。这样的写法,视力不近才怪!由不正确书写姿势导致的骨骼变异现象也古来有之。据说清代一唐姓书家,为了成名,几十年登楼不下,苦心“修炼”,由于其书写姿势不对,久而久之,背弄驼了,人们都称他“唐驼”先生。当前我国学生中的驼背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能说与斜着肩、弓着背、头扒在桌面上的书写陋习无直接关系。此外,坐立不端,影响人体各部机能正常的协调运作,对身心健康也有直接影响。
四、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混乱是学校书法基础教育的大碍
“教”与“学”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两大板块。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教”至关重要。朱熹说:“教学者如扶醉人。”王夫之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殆;人之幼稚,不学则愚。”就“幼稚”的青少年言,“学”是天经地义的。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能否“如扶醉人”?倘使教师对所教科目一窍不通而勉强为之,则何以扶得“醉人”?何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目前我国学校书法教学的现状就是如此。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由于未经过严格的书写训练,其书写水平与书法修养不高,实不足以为人师;但出于领导的安排,只好硬着头皮为之,结果贻误了不少人。笔者自己的孩子就是典例。孩子从小受家庭熏染,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画得一手好画(其执笔均为笔者亲授,合乎法度,且挥运自如),唯硬笔字写不好。后来,我发现其执笔有误:腕关节横撑,五指僵硬,写起字来犹如“螃蟹走路横着爬”。我曾多次要求孩子改掉这种执笔恶习,可怎么也改不掉,“先入为主”,已成定格。于是,我追问孩子这方法是从哪儿学来的?回答说:“幼儿园老师教的。”看来从事基础教育的任何教师的书写姿势与书写水平都会对幼稚无知的孩子们产生直接影响。书写水平低劣的教师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害了学生一辈子。我们期待着教师队伍书写水平的迅速提高,更期待着所有教师都具备训练有素、符合规范的书写技能与教学方法——从身姿到执笔;从笔法到墨法;从点画到结构等都能向学生授之以“正法”,而不是“邪法”、“魔法”。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学习技法既是掌握书法规律的过程。“在限制中才显出大师的本领,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歌德《艺术与自然》)。学书法如果没有技法难度,那么谁都可以凭个性到书法园地里横冲直撞,书法艺术也就没有魅力可言了。古人朝夕与毛笔为伴,在广泛的实用中,书写技巧无疑相当娴熟,没有这些,便没有精品出现。就连高唱“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才子苏轼也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与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论书》)没有对传统的学习所形成的扎实技法功夫,幻想凭“艺术冲动”来创作,这是对艺术的无知和嘲弄,所作不是“缺碘”就是“野狐禅”。
著名书法教育家陈振濂说过:“书法艺术是艺术美中最具有理念意义又最纯朴的美的形式。”它从美育上看,也有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初级的有均衡、对称、流畅、美观;高级的则应有运动、节奏、意境、神采、气息、格调、情感表现,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美的把握、欣赏。时代社会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进行书法基础教育,是现在美育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把书法基础教育落实到实处,这是书法艺术传承、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尽管笔者阅历不深,修道不长,但有幸经过几年的实践训练,下面就上述书法基础教育的弊端,所产生的消极性抒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大雅。
一、要想落实书法基础教育,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一)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认识书法教育其中的作用,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书法教学,其中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教育者仍然停留在满堂灌的应试教学中,甚至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理,而极少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美育是现代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的认识,使他们对事物细心观察,同时也起到一种定性的作用,既丰富知识,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书法教育正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趣,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思维。
(二)培养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以健全书法教育系统。在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中小学生队伍里,有很多学生对书法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最终浓厚的兴趣被扼杀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健全书法教育体系。健全书法教育体系,除了在师范各大院校中开设书法班,培养书法专业老师外,上级教育部门还可以在中小学校里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选出一批教师进行重点培训、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书法史、掌握更多的书写技能及专业知识。现在中小学的各学科都在进行全新的课堂教学教育改革,所以书法教学也应该不例外,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三)各级教育部门,应多开展与书法教育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小型的书法比赛,举办小型的书法展览。部分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校园里设有展栏及展室,还定期组织学生搞书画作业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同学,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另外还可以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互相交流书写技法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广大学生的书写能力及艺术的创作能力。  
二、要想搞好书法基础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一)运用正确的书论进行点拨。古代的书法理论重形象,重客观分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评方式。虽然现代书家运用对此不屑一顾,但其合理内核却值得现代教育者细加研究和运用。董其昌评米芾《蜀素贴》:“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可以此语启发学生联想:矫健凶猛的狮子全力捕捉笨拙庞大的大象,必然极尽腾挪之能事。这就形象说明了米芾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的用笔特色。这样形象的语言,言少而意风神。这远比详细的运笔路线图更具深层意义。古代书论中,关于书家、字贴精神的形象评语可谓比比皆是,这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培育的绝好素材。
(二)设计合理的训练程序。书法教学中立足艺术立场,一切关于课程的展开、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分析都必须以此为前提。学生每学习一新字帖,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先让学生反复欣赏所学字帖,不急于临摹或讲解,以把握原帖的风格归属。要求学生对字帖的整体气韵进行大感觉捕捉,并让学生自己形象描述。班上的学生往往有多种感觉,教师对说出真实感觉的学生及时鼓励,而不必以唯一的答案去要求。
2.在学生准确对临的基础上,不时要求学生背临原帖一段,然后再对临同一段字帖,找出对临和背临的不同与差距,并分析原因。
3.让学生自我分析归纳原帖的用笔、用墨、章法等特点,要求重点谈感受。
4.学习字帖的过程中,穿插多次“自由发挥”内容。这不同于传统书法学习的水到渠成,而是始终提示学生不忘个性审美情趣。这样的“拔高”做法,学生往往产生不尽如意的情况,教师不能训斥,应帮学生寻找与原帖的风格差异之处。如此反复多次,能收到很好的精神培育效果。
(三)教师要处理好“大课堂”和“开小灶”的关系。“根器有利钝,艺质无差别”,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书法学习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由此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层面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大课堂”上讲授的应是具体的技法要点,因为教学的公允,它往往不会产生误差,而“开小灶”则是书法精神培育的最好方法,她可以不无偏激之处。但是,教师如对学生的笔墨个性判断不准确,则易发生误导。因此,“开小灶”尤要慎重。这要依靠教师对书法艺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艺术教学规律的合理把握,如拿不准,宁肯不开“小灶”。
为实现技法教育和精神培育的成功结合,我们有必要有机整合传统书法的学习方法,结合当今青少年书法最新教学成果以及书法技法讲授内容,同时借鉴多年来书法教学成功经验,以实现技法教育的快速化与合理化,这是书法教育的本质所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学习书法往往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感情从而认真地研习,要做好这一转变,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渗透。
首先对于初学者,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涂抹,在涂抹的同时加以教育引导,把他们逐渐引上正路。拿他们的涂抹作品和书法作品比较优劣,让其产生羡慕感,从而想达到此水平。在整个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这一阶段的学生就是能够拿毛笔写字了,也不会像样,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去体验由趣到情,由感情到羡慕、由羡慕到力求到达的心理转变的过程。
其次,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书法具有具象和抽象的双重性,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其双重性,并对它有一定的理解,以便使他们更好研习而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要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书法的乐趣——家长的重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扬,来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他们更深一步对书法产生感情,体验到练习书法带来愉悦。在这一体验过程中,要为他们设置情境、营造氛围,使他们在不自觉中体验书法带来的乐趣。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有着灿烂辉煌悠久的历史。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是汉字,而汉字同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着鱼水一样的密切关系,因此,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全民族的汉字书写水平,把中国书法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让书法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娃娃严格抓起。对一些中青年尤其要强调“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功,给他们以足够的爱护、建议和帮助,使他们在创新中少走些弯路。学书时间之长短和年龄大小不是划分继承与创新的界限。让我们一扫“人不老,字无名;人不死,字不贵”的陈规,以在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今天,涌现出一大批超越前贤的优秀书法艺术家来。我们要用书法的形式来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发展书法教育事业,任重道远,谨以已故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的话结束本文:
“书法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不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具有鲜明的美育作用。”
“我们从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确实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加强书法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莫雷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书法有法》孙晓云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年10月
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吴乐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003年
4、《汪潮教育研究论集》汪潮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5、《小学书法教学中情趣的体验》倪高武  2005年第一版 
《青少年书法》
6、《少儿书法理念》郭昌平 2005年第四版 《青少年书法》
7、《书法教育学》陈振濂 西泠印社出版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