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翻飞《散氏盘》
2014-05-19 16:09 来源:未知 作者:庆旭
《散氏盘》又名《散盘》,西周晚期金文,十九行,三百五十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为矢散两国划定疆域界线的盟约。从书体风格上看,《散氏盘》诞生于周人书风确立、成熟、发展和表现方式多样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面貌各异的金文中,《散氏盘》以其质朴率意,恣肆烂漫的艺术风格而卓然不群。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前九世纪)金文代表,这个时段金文的形态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点画圆匀,结构长方,章法整齐,而《散氏盘》则介于规范大篆与率意手书之间。
从技法构成上分析,《散氏盘》点画不讲平整,处处震荡波动。横画皆呈斜势,或者左高右低,或者左低右高,排叠横画走势多变,活泼生动;相并竖画多有长短之别,其收笔亦有高低变化,笔画相接穿插自然,方圆并用,早期金文线条相接的或方或圆的团块面貌几乎消失殆尽。其结构,一反典型大篆的纵向取势,而多扁平,向横向发展。整个字的重心点往往移在下部,即交叉线条多在下部集结,这种结构无疑给摇曳多姿的艺术风貌平添几许古拙憨厚。《散氏盘》的章法与众多金文相似,是依形而制,即根据物件的具体形状(如圆形、方形、椭圆形)而摆布所刻内容。《散氏盘》就是铸于盘内底部上的方形铭文,从现代的平面构成原理看,它是属于满构图的一类,通篇看来,有如繁花满天,烂漫飞舞,潇潇洒洒,一派生机。看似漫不经心,但又处处停匀,这种人工天趣,合而为一,欹正相生,活泼自由的艺术境界在金文中是并不多见的。
《散氏盘》是目前篆隶创作群中,被取法相对较多的一类,因其艺术内涵的构成要素丰富多样,所以,在临习时要有所讲究。
一、先从工具上看,长锋羊毫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散氏盘》线条的绵延感非常强烈,这种“绵延”非长锋羊毫莫属。
二、从用笔上看,“篆引”之法至关重要。许慎《说文解字》称篆为“引书”,启功先生据《说文解字》称引为“划线”。所以,结合起来就可理解篆书的笔法特征为“篆引”。“西周早期,是‘篆引’的发现与发展阶段,作品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但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西周中后期,‘篆引’迅速地成为主流风尚,精品杰作不断涌现,标志着大篆书体开始走向成熟。”(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 秦代卷》)作为西周中晚期诞生的《散氏盘》,如何篆“引”?除了遵循大篆“篆引”的共性规律外,还要挖掘《散盘》的独特个性,一是要注意节奏速度。《散氏盘》以轻松自然、生动奇古取胜。所以控制笔锋时,除了要表现出大篆均匀凝重的线条这一物质基础外,还要散落怀抱、放松心境,以表现出它的烂漫情怀。二要注意“八面出锋”。这种用笔评判多指后世的米芾,米芾自己称用锋,人多用一面,他用八面。事实上,《散氏盘》早已如此。另外,草情行意在《散氏盘》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在目前发现的两周金文中是十分少见的,因为有了行草的笔意,所以在用笔上表现出的节奏就非常丰富,线形变化粗细相间,加上笔画的摇曳抖动,使简单的一根线顿时变得姿态多情,趣味十足。
三、从字形结构上看,《散氏盘》的总体趋势是圆中带扁,通过各种斜线对空间的分割,力避篆书的对称性特点,打破平行。在字字处理上,每个字又注意随字赋形,有大小方圆之别,变化多端,富于感染力。练习《散氏盘》多取大字练法,这是因为《散氏盘》线条的可塑性极大,有创造发挥的余地,长线条大大增强了对“势”的表现。其结构切忌板滞——不平行、呈斜势、动感强是《散氏盘》结构的显著特点。
在练习《散氏盘》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单个线条的处理上,要注意收放有致,放中有收,不可一放到底,使线条散漫,内气外散。二是在线构上要注意乱中有序,虽然表面看来横七竖八,错落交杂,但其实它还是在大致圆中带扁的外形控制之下,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空间内来安排各种元素。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圣教序》结字技巧总结分析2017-07-03
- 《张迁碑》临习要点2014-08-05
- 资料·眼界·学识·才情2014-08-05
- 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2014-08-05
- 薛元明谈入帖2014-08-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