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调,在各大书法展览中独占鳌头,一批70后、80后的作者成为创作的主体,徐壹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佼佼者,他们年轻有为,很多人已经从上世纪末明清调书法的大潮中突围出来,投入书法艺术殿堂中另一股洪流中,那就是取法二王,间或章草,探求一种书法美的复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美学循环螺旋上升的书法艺术发展过程,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作为艺术创作,书法风格多样化总是利大于弊,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怎么说也是盛景。当然什么时候书法追求都会有随大流的习惯,再加上现代书法展览的导向作用,事实上,能独立于主流之外的探索者总是很少,毕竟世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寂寞的。
徐壹民则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书法艺术上独立求索的独醒者。壹民和我一样是典型的80后,十年寒窗离家求学,毕业后创业不逮南下广州,融入到人潮汹涌的大城市中,成了高楼大厦衬托下的一点灯光,明亮而又充满希望。总之,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一股脑没有界限的想法,无论工作或者生活,对于他钟情心慕手追的书法则犹为甚。前几年初遇时,他的行草书还执着于王铎为代表的明清流行时风,结体欹正相生,点画流畅错综,变化丰富,虚实互应,有圆落纵横之气,在展览中颇有斩获。最近一两年,则取径二王一系,笔势连绵,上下翻转,左右疏忽,起伏摆荡,枯涩徜徉,纵横开阖,神采飞扬,抒情性很强。在我的眼中,无论何时捻管信书,他都是那么激情四射,才情横溢,无限的表现力在他那畅快淋漓的速度感中展现无遗。
王镛先生对草书有一段精当的议论:“我们看到很多草书实际上用的不是草书的章法,包括林散之先生,他的草书章法就是把行书连一连,没有打破独个字的造型,形成整体感。”我觉得徐壹民大草的过人之处也恰恰是在于它的纯净,完全用草书的语言来表现草书。在线条的安排、黑白关系、空间的大效果、大关系上处理强调整体感,避免不必要的缠绕,长线纵横,“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恣肆飞扬,有浩荡奔涌之势。大草需要火一般的热情,需要浪漫、豪放与大气,张旭怀素二公往往以酒点燃自己的艺术激情,而徐壹民是燃烧自己的青春,用青春去点燃他的艺术之路。观旭素二公大草,快慢倏忽,动静结合,快速中有节奏、能节制,慢速中有奇崛、能造险;笔触有时缓缓入篆、细筋入骨,有时大刀阔斧、泼墨写意,奇踪变化,不可端倪。韩退之在《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往时张旭善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可见万物皆可融入草书,对此徐壹民还需细细体味的,就像我见到他第一副作品写的,“道法自然”。
草书笔画省减,结构简便,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这注定草书的线条更加纯粹,因此线条的锤炼也更加重要。线条质量才是书法的根本。壹民对篆隶对书法线质的影响很有体会,对篆隶多有涉猎,因此他作书以中锋为主,但也不避侧锋,注意运笔角度的变化,在同一线条中,时有中侧锋转换的变化,故笔画圆劲而不失丰富。我觉得当代的书坛,类似于南宋,南宋书坛以学习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主流风尚,虽延续帖学一脉,但由于书学近人,而古法渐失,终至南宋一朝书学衰微。而今天有的人看似入魏晋、攻帖学,但实则以展览为导向而导致的相互模仿居多,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古法,故“新新”相因,不但面目相似,而且去古已远。李可染老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座右铭,作为一个从事艺术职业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可染老人为这句话付出的艰辛?很多人缺的不是“打出来”的“勇气”,而是“打进去”的“功夫”,当然还有“打进去”的“勇气”与“决心”。对于这一点,壹民是孜孜追求狠下功夫的,希望他早日凿成正果。
壹民是一个热情似火、灵光四射的大男孩,就书法而言,他已经获得很大成就,在各大书展屡获大奖,实属年轻有为的了,但是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扬弃,一直在变化,这说明他的艺术还没有走向成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还有很多发展的可能性。
希望徐壹民永远是这样热情似火、灵光四射,做一个探索者、创造者,只有“创造”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
2013-11-2夜撰于华南农业大学
黄显达
相关文章
-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奖书家徐右冰2017-06-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2015-03-11
- 黄文泉书法作品2015-03-12
- 意趣横生 洒脱自然2015-03-12
- 把字写活了2015-03-12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