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宇:“古典草书”之我见
章草之名由来,一直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即便在古代书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经推敲后往往也是立不住脚的。如:“章帝所好,名焉”、“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章草名,当即由托始《急就章》耳。”种种。至于章草产生于何时,也十分模糊,即便东汉人如许慎、赵壹、蔡邕、也说不明白。然而大量秦汉简牍的出土和发现,对章草书体的产生和演变,却展示了甚为清晰的脉络。
古典草书
章草之名,盖由后人所托,魏晋时名家所书《急就章》的那种草书书体称之为“章草”,然而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原始章草更适合被看做为“古典草书”相对于二王以后新流行的今草。大体从时间上讲,古典长草可以被看做是隶书的草体化后,二王创作流行的今草之前的这段时间,因此古典草书也可看做汉草。
古典草书的特征
“古典草书”可以看做是,隶书简化书写的产物。在用笔特征上,其更接近于简牍隶书。单从隶书的特征上看,无论是汉代简牍隶书还是经典的“八分”书,在用笔方法上大致相同,笔画中段饱满,厚重,点画的发力以平动和使转为主,提与按的转换是在转中实现的。而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章草书写上,在转折笔画上,多运用提按去处理,因此气韵显得“不古”。个人认为,用笔方法决定格调特征。这也是像《平复帖》这样的古典草书,与魏晋以后像《出师颂》那样的章草,风格上体现出区别的最大原因。因此,古典草书的用笔特征除具有装饰性的波磔外,基本笔画写法应以平动与使转兼以绞转用笔为主。章草书体发展脉络虽是流传有序,但在用笔方法与风格特征上却是存在差异,这可视为以魏晋南北朝时南北书风相互融合的时期为分水岭。
刚刚提到“不古”,那么何为“古”?古典草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风格上的高古、朴厚。这不仅仅体现在点画的书写上,而且还体现在结字的特征上。苏霖《书法钩玄》载刘正夫《论书》云:“字美观则不古……字不美观者必古。”由于中国注重感性意象,西方强调形式分析。因此,“古”无法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只能看做是“妍美”的对立审美特征来阐述。拙朴、疏狂、高古、险峭、雄浑、不事雕琢等这一类词形容“古”或为“丑”为审美特点比较恰当。而与之形容“古”相对的“妍”的特征,和谐、宁静、轻盈、精巧、工整、姿媚、潇洒、飘逸等等比较合适。个人认为,打破符合妍美的视觉经验,便是打破“美观”,便可认为是“古”。如结构上突破常规经验“上松下紧”、“左松右紧”、“内松外紧”便是造“古”的一种方式。
相关文章
-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奖书家徐右冰2017-06-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2015-03-11
- 黄文泉书法作品2015-03-12
- 意趣横生 洒脱自然2015-03-12
- 把字写活了2015-03-12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