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篆刻 > 金石杂谈 >

倔强质朴的汪悫
2014-05-19 16:03 来源:未知 作者:方红学

 

      汪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篆刻传承人。他与我属于陌生却谈得来的道友,他居于黄山,我在宣城一隅,多数交流仅靠网络。

     汪悫与我同岁,他出生于安徽黟县,乃篆刻大家黄士陵之重外孙。汪悫儿时开始学印,取法外太公黄牧甫,并借鉴秦汉印,可谓浸润于此多年,功力斐然。

     因家学渊源,汪悫儿时接触篆刻,也是自然而然之事。虽然痴迷于篆刻,但那时想要买块印石也是难事,无奈之下,他常以山前房后或者小溪边的青石作为材料,“临摹外太公的印谱,居然鼓捣了整整一套,让自己激动了好几天”。

    这些年,江悫用的印石已有十几吨。出于对篆刻的狂热迷恋,他多年前移居屯溪老街,靠刻印营生,这对他来说,也是人生的转折,由此结识了书画界的众多道友,眼界从此开阔。在屯溪的日子,起初并非顺风顺水,也是几经周折,但并未磨灭他对艺术的探索,反而愈久弥坚。

 

    汪悫的篆刻创作,强调以书法为根基,印风偏重于写中求工,工中有写,亦工亦写。观汪悫作品,白文偏向于黄士陵,一些边栏喜借用西夏印范式,别出心裁;朱文取法较杂,入印文字不拘,主张一切为印面艺术效果营造,努力做到既深入传统,又把握时风。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艺术家所不能避免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近段时间,汪悫作了新的探索,取甲金参古玺做元朱文,其中变化明显。这是汪悫兄求变的先声。

     汪悫生活质朴,与艺术为伴,在这样浓淡虚实中,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他鬻印为生,篆刻既要适应大众审美,又需呈现艺术高度。其可谓在夹缝中求生,从艺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