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市场 >

一个仿古玉器村的衰落:商人在萧条中坚守(3)
2013-12-17 15:39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在萧条中坚守

  一位张姓老板拿起一块白色的昆仑玉玉料说:“我买这块料3000元,还要花6000元请人雕刻,现在生意不好做,成本太高。”

  “曾经,每周一到周三,会有全国各地的商贩,来我们这里提货。很多地摊上的文物,都来自于我们这里。现在,来的人少,而且来的人里大多也只是看,并不买。”张姓老板一边打磨一个已经完成做旧的泛着红色的人偶把件,一边向记者介绍。

  尽管很难熬,但是大多仿古店铺仍然在苦苦支撑着。

  “玉器行业的行情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是不景气的行情还从来没有持续这么久过。”一位从业20多年的玉商告诉记者,“这一次的萧条时间比较久,已经3年左右了。上世纪90年代,玉器市场好的时候,早上刚刚选来料子,运到店里,就被一大早等在店里的玉商把料子分干净了。”

  在不少玉商看来,媒体的“曝光”无疑是加重仿古玉器萧条的重要原因。“从那以后,蚌埠的玉器口碑就臭了。”有人称。

  蚌埠市玉文化促进会会长马友峰也直言:“蚌埠的仿古玉行业受媒体的曝光影响很大。以前除了来提货的全国各地的玉商,还会有特地来蚌埠玉器市场“捡漏”的大老板—古玉爱好者、收藏者。”

  “这些大老板之前并不知道蚌埠的玉器都是仿古的,现在媒体曝光以后,他们也都不会来了。”他进一步解释。

  蚌埠的玉器及包装上并未标明“仿古玉”的相关字样。不过,尽管如此,常跑蚌埠的玉商都很了解当地的玉器情况。真假古玉,考的是爱好者的眼光,这也是玩文物古董需要承担的风险。在行内人看来,如果看走眼,买到假古玉之后,就只有当“交了学费”了。

  在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中,还有一种声音:蚌埠的仿古玉行业的名声,是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玉商搞臭的—明知是仿古件,还按照老东西的价格卖。

  文物管理处处长辛礼学把目前仿古行业的现状看成是市场自然淘汰的必然结果。

  “蚌埠的仿古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在这期间,会有一大半的仿古做旧小作坊死掉。”辛礼学处长认为,蚌埠玉器仿古特点鲜明,且常被不法商人冒充文物销售,导致名声不好。再加上玉器制作高成本、低利润,蚌埠的仿古玉器行业正在经历转型过程中的市场自然淘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小作坊必然会被淘汰掉。

  “蚌埠的玉器仿古行业将转型向工艺化、艺术化方向努力,探索走玉器的高、精、尖路线,需要好玉料配上好工艺。”辛礼学说,在蚌埠,已经有玉器公司步入正轨,经营状况不错。

  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古玉鉴定专家杨震华认为,蚌埠仿古玉器行业的萎缩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仿古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自然一些中低端的仿古玉、造假玉会受到冲击。

  不过,他认为:“仿古是我国从宋朝就有的传统,也是中国古老工艺的传承。仿古行业肯定不会消失,也不会走向没落。”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