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80年代开始关注曾来德,从当时的《中国书法》杂志上得知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并看到他的数幅作品图片。为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驾驭笔墨的才能而赞叹。
1998年12月他到河南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我才有缘与他结识,集中地欣赏他的真迹。走进展厅,我感到眼前一亮,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扑面而来。如果说十年前曾来德是以挥洒传统而令人感动的话,十年后的他,却是以探险者充沛的生命激情和创造活力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徘徊于他的作品中,犹如一个孤独跋涉的旅行者在广袤的荒漠里突然看到了一片风景,这风景既如高原故城那样富有历经沧桑的雄奇苍凉,又如一座别出心裁的现代建筑使人耳目一新。留连嗟哦,不由心潮澎湃,感喟涌动。这正是我久已憧憬的风景,在我梦中若隐若现地浮动过多少个白昼和黑夜,曾使我怅然若失,夜思恍惚。曾来德所展现的,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书法家为之焦虑、为之深思、为之辗转追索的境界。——书法这门最讲究传统的艺术如何实现对传统的突破?
此前我的确不断被这个幽灵般的问题困扰,以至于常常为自己的悟性和才情苦恼,那曾经带给我激动、愉悦、充实、惬意的笔墨,时时使我感到疲惫和厌倦。我分明感到自己总在向着一个牢笼深处走,从魏晋、两汉到清末、民初,层层俊杰逼使我们每一个后来者失去自己,进入他们的窠臼。“现在的书法对传统书法的审美鉴定,已被古人早已规定的审美视角所包围、所夹裹,我们就快要失去自己了。”曾来德的大声疾呼道出了每个当代书法者的困境,也是他蓄力寻求突围的出发点。没有哪一门艺术能如书法这样依赖传统。它自身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传统文化的标志。我们说书法,犹如说古典诗词,说中医一样,对于后人,尤其是当代人,除了弘扬、阐释、领会、精研,仿佛早已不再有创造可言。作为思想、语言的符号文字早经前人造就、设定,经过上千年的修饰、润色、丰富,到了我们手上,继承成为天经地义,创造成为修修补补,而附丽于文字,将文字延展为美的形式的书法艺术,也似乎早已奠定了行、草、隶、篆,前人造设的博大精深,犹如开发不完、认识不尽、学研无穷的千佛洞,迷失于任何一个支系小穴,也足够终生消磨。对于每一个书人,从临帖开始,书法艺术之路似乎就是一个临摹先师的过程,只有临摹入神,才有融入个人聪明才智的机会。所谓创造,充其量不过是对优秀大师足迹的特写、夸张、变形而已,先师们使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为后人创设下一处处可能面壁的穴灵窟,我们的发现,不过是对先师心灵的探幽索微,得其一二精气,即可诩为独成一家。这样说,也许对我们现当代书家难免不敬,然而这已是事实。到了90年代,随着自我价值的觉醒,审美情趣的开放、丰富和多元,这事实为愈来愈多的书人们共识,愈来愈多的书家意识到书法在当代艺术和当代审美中的危机日益深重。那危机恰恰来自于生我养我哺育我成为书人的书法自身。每个书人都植根于传统之中,每幅作品都是传统藤蔓上的叶须,然而这藤蔓正日益成为束缚我们创造活力的桎梏。书法用丰厚的传统文化营养异化着我们,枯竭着我们的想像力,消解着我们的激情,使我们要么成为散淡、超然、以书法而得道入圣的骑士,要么在强大的传统壁垒下徘徊于无奈。于是,曾来德狂放不羁的实践向我们显示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意义,他既不以书法修身养性的雅好,也不甘在强大的传统力量下消解自己。他的作品给予读者的不是超然、散淡,也不是圭臬中的优雅,而是生命力和创造激情的喷薄,一个向传统发起勇猛挑战的勇敢者的呼号与奔突。无论曾来德最终走到哪里,他的冲击力对于书法艺术的革命意义都不能低估。他带着20世纪艺术的自觉性,带着一代人的文化积累和精神力量。中国书法从此不再是旧有的格局,书法艺术开始了突围创新的时代。
初见曾来德,觉得他有点像我们中原人,敦厚、朴实、谦和、宽厚。话一出口,透出遮掩不住的机警、智慧。话题一旦切入书法,则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纯粹的艺术家。听他讲课,我会不知不觉被他的真诚和激越所感染,你能清晰地触摸到他被热情燃烧的心律,那时,你便会明白他的创造激情的原动力,那是来自一个把书法艺术当做自己生命的虔诚的艺术家教徒的献身精神,一种被艺术的挚爱所鼓动起的痴狂的热情。走近他,与他攀谈,他躁动的心和亢奋的情绪溢于言表,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他生命激情的形式,而他手中的笔已经化为他对人生的体验与倾诉。他用笔下流淌的生命形态的线条,表达着对世界、对历史、对人与宇宙、人与自我的理解。或缓,或急,或激荡,或忧郁,或无奈,或绝望,你在阅读中与他一起感受,一同沉迷。曾来德的书法,展示的是一个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这就使他在艺术观上勇敢地冲出了古典,他告诉人们,书法可以是性灵的修炼,也可以是性灵的张扬和爆发。而这一点,正是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然而这冲击力如果不是深深植根于传统之中,它就不可能构成对传统的挑战。曾来德既是狂热的又是沉静的,他的作品不仅使我感受到冲击,又使我感受到一种磅礴的静气,他的创作态度、治学精神与时下艺术界的浮躁、浮夸心态形成鲜明对照。他给人的启迪不仅是创造热情,更有潜心凝神的辽远和宽广。读他的作品,你不能不赞佩他对传统的丰厚的占有、融合和参悟。从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一个坚忍、潜心、刻苦的形象,透过唐宋手札、六朝碑刻、敦煌经卷、秦简汉牍的意蕴,曾来德把悠远的中华文明与现代人的生活意趣融为一体,浑然挥出一条气势恢弘的大河。它来自历史深处,汹涌于艺术家的内心,激荡着20世纪的读者。
“如果有书法观的话,在我看来那就是一个书法家必须通过自己的真正创造,证明书法艺术在今天仍然存在着,并且证明,仍然有充足的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曾来德以他的艺术实践证明着,他使我们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和生命力更有信心。我想:尽管天意难问,但是艺术不会愧对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
相关文章
- 张红春|西行日记2017-10-27
- 弘一法师给日本妻子的信2017-07-21
- 历史上的“中国美术学院”2017-07-13
- 吴镇烽《国宝百年失落 兮盘今朝重现——析论国宝兮甲盘》2017-07-11
- 魏晋风流岂无“凭”:文物艺术中的“曲凭几”2017-06-23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