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春|西行日记

2017-10-13 11:30:00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张红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 “当代中国十大女书法家”之一,书法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兰亭奖等展览中获奖、入展。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中成果颇丰。
       近日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深入生活 扎根生活”的主题实践活动中,作为当代书坛具有代表性的女书家之一,张红春参与实地采风,书法教育宣传等工作,感触颇深,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此次活动的随想,名曰“西行日记”。书法艺术网首次刊发,以飨读者。



张红春近照

 

西 行 日 记
张红春
 
         6月26日接到中国书法家协会邀请函,根据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关于“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一带一路”建设宏伟构想提出四周年,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学习人民、讴歌人民,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共同组织主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书坛名家基层采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当代书坛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书法家(诗人)二十余人参加实地采风、体验,以开展书法教育宣传、送文化下基层、诗词书法创作,并以展览宣传的方式,热情讴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巨大成就,在重温沿路书法遗存文化与历史价值的同时,深刻感受“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按照诗文兼备、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创作一批“一带一路”体裁书法艺术精品。活动定于6月29日至7月5日围绕“一带一路” 即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东西两条线,并列同时进行。


        我被派往西线,即新疆——甘肃——陕西一线。同行者潘文海(领队,因故临时取消行程),王勇平,林涛,张瑞田,施恩波,林景辉,韦斯琴,曲庆伟,潘传贤,张玉林,李志强等,另外还有随行记者一人。


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前合影  
      
        出发前几天琐事缠身,所以我在出发当天,一路边走边上网,对本次行程安排中新疆和甘肃等地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做一些功课。并在为期七天的行程当中,用语音录入的日记方式,记录一路走过的地方以及所思所想。我不得不在一面对于自己以为运转过速的现代社会担忧焦虑的同时,又一面对高科技电子通讯的发达、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折服。

        以下是此次西行拾贝:(本人踪迹:西安—乌鲁木齐—石河子—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兰州—西安)
 
        前一天:6月28日,晴。
        西安,夜。接到中书协此次西行邀请,看了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先到新疆,再到甘肃、陕西,采风活动具体地点有乌鲁木齐高铁站、石河子、阿拉山口站、阿拉山口边防连,兰州、西安等地。时间紧,任务重,但很期待。晚间天气仍旧闷热,想着明天赶路,早早就寝,却难以入眠。窗外夜幕上镶一钩弯月,有远处公园里几乎天天按时播放伴舞的音乐声隐隐传来,权当是给明天践行的歌舞吧,呵呵!得小诗一首:
 
《西行前夜》
长安夜月柳梢梳,溽暑难眠不为孤。
安远笙箫来枕上,西行恍惚启征途。
(注:安远,即安远门,西安古城墙北门)
 
        第一天:6月29日,晴。
        中午由西安机场乘11:40 的HU7561航班,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因为气流的影响,颠簸非常严重,达到中度以上,下了飞机觉得非常的累。可以想见当年商旅从长安到达新疆再往西行进,要历尽怎样的坎坷,怎样的磨难,才能把中国文明输出,把西方的文明带回中国,把中国与世界打通。我们现在可以坐飞机在不长的时间内绕地球一圈,但是古代文明的传播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一条细细的小路,蜿蜒曲折地走到现在的腾云驾雾。

        从西安到达乌市,即便因故稍稍晚点,比起丝路初开时的人匹马夫用脚丈量,可也是天上人间了。飞机上无聊,看闲书累了,从眩窗远眺养眼。望出去,一片云天茫茫,无边无垠,俯瞰千米下的陆地,应该是河西走廊,漫漫枯黄浅褐,荒漠连片人烟稀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在飞机上也能想象得来的。远处山脉起伏,应是祁连山地吧,山顶山谷常年积雪和冰川在阳光下泛着河流湖泊一样纹脉的白光。就这样飞行了一个多小时,还是一样的地质地貌,心中慨叹:祖国之大哦!不同的,倒是天空云彩的奇幻,一会儿山峰林立、一会儿波光粼粼、一会儿海涛汹涌、一会儿羊群点点,是云,也是水、是山,是万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瞬间的显现,永远的轮回,变的不变的,都永远变着它的不变,萍聚而合,蓬飞而散,缘聚缘散,色空皆空。不禁浩叹!

        抵达乌鲁木齐后入住鑫海酒店。小小一个酒店,门口有安检装置,戒备森严。新疆维稳工作的迹象处处可见,每个单位和公众场合的入口都有安检并配有武装人员,到处可见钢网围墙,让人产生紧张感的同时,也并有安全感的泰然。因当日全国大面积降水,多有雷暴天气,各位书家作家不同时间晚点,未按时到达,故当日的活动取消。至晚饭时,见到大部分西线分队队员,新朋老友,好不开心。
        当日飞机上有诗曰:

《丁酉六月飞新疆》
六月到新疆,长空万里翔。
夏云多变幻,奇峻比庐黄。
(注:庐黄,庐山、黄山。)
 
        第二天:6月30日,晴。
        早饭毕,从酒店乘中巴出发,前往阿拉山口站(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口岸车站)。一路走,一路说笑唱歌朗诵,一路看着车窗外几乎不变的风景——与昨天飞机上的感觉一样,除了天上的云彩不断翻出花样,地上四五个小时几乎不变的风景。不禁又要慨叹:祖国地大哦!



阿拉山口途中观云


阿拉山口留影


石河子途中
 
        途经石河子,参观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和“艾青诗歌馆”。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在我的印象里,它只是书本上与军人有关的从前的不毛之地和现在的万亩粮田,是“人进沙退”的一个奇迹,想象不到它目前的模样。今天第一次从乌市到此地,走过,看过,觉得“天苍苍,野茫茫”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词句也像是形容这里的。天空像穹庐,也像海洋一样把地面上的一切都沉在海底,风中,远处近处的排排杨树海藻一样飘动,眼前恍惚间分不清是海是天。大片大片粮田的绿色充满视线,与我印象里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大相径庭。参观了兵团军垦博物馆后,对拉动“军垦第一犁”的王震将军,和当年把青春和血汗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的感动敬佩之情从心底升起,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石河子市区干净整洁,绿树蓝天,道路宽阔,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样子,却没有林立高楼大厦的逼仄,“空气是这样清新,闻到田园的芳香,微风轻轻吹拂,掀起绿色的波浪”,园林、卫生、文明、宜居,这些词语加在石河子前,一点不过,“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艾青“透过这个城市,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我透过这个城市,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忍耐坚强,和对地球家园每一寸土地的挚爱。

艾青诗歌馆(王震将军与艾青合影)

        “艾青诗歌馆”是很多新中国诗人们向往的地方。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过近15个春秋,那是他辉煌而坎坷的一生中最低潮与落寞的艰难时光,是石河子这座年青的城市,以其特有的胸怀和热情,真挚地拥抱了这位大堰河的儿子,并给予他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石河子人民为纪念这位诗歌王子,特别为他建造了这座我国首家以诗人名字命名的诗歌馆。最让我感动的,是馆里陈列的一张艾青与王震将军紧紧相拥的照片,两位老人沧桑的面容、情绪复杂的眼神、真诚亲密的拥抱,让我顿时眼热。他们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日子,依然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生活充满了深沉的爱,和真诚的期待。我们一行为诗歌馆捐赠了书法作品,并在艾青的巨幅头像前合影留念。


参观艾青诗歌纪念馆
 
         在石河子车站餐厅午饭后,为车站职工现场书写书法作品数幅。和他们聊天拉家常中,我认识了两位陕西老乡,特有的亲切感让我觉得他们就像自己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又特地为他们多写了两幅作品,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在乌鲁木齐为站点职工写字
 
        之后便继续出发前往阿拉山口。晚九时左右到达,入住阿拉山口大陆桥酒店。有两个特别的感受:一,这里的白天比内地长,而且白天晚上没有明显的界线;二,风大!都晚上九点了,不热的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上,月亮也高高地挂在天上。在西安很少遇到的大风,而接待我们的阿拉山口站的朋友说,这不是风,是微风!八级风在这里只算是微风!
 

阿拉山口车站站史馆


 
        这一路,军垦兵团的成绩让人感慨不已,而无边无际的旷野也让人觉得时间在这里几乎没有意义。不断的惊讶和感动,让人的情绪不能平静。

        是日得诗三首:

《六月三十日随中书协丝路采风西线分队之乌市》
苍凉自古属西蕃,难比昔今丝路看。
一步驼铃一步泪,十年风雪十年寒。
寰球金带舞龙劲,古道新歌筑梦宽。
但笑诗人笔墨迟,八叉七步纸闲摊。
 
《乌市往石河子路上》
昔时漠北鸟难飞,天际黄沙决眥逶。
今日随风驰骋处,无边翠色接云帷。
 
《往阿拉山口途中观云》
风生云起一天峰,又见冰河落碧空。
千朵雪莲尘不染,鹅毛轻扫净苍穹。
 
        第三天:7月1日,晴。
       
上午08:50乘车前往阿拉山口站职工食堂早餐;参观车站站史馆,阿拉山口站货场,边检换装H23集装箱库,换装中欧班列作业流程,综合保税区厂区及商品展示,15:30乘车前往公路口岸,参观国门展厅、中哈界碑,边界线自贸区等……观后感:“这是矗立在亚欧大陆神圣庄严的桥头堡”“这是兴起在西域边疆锦绣繁盛的丝路口岸”定义准确,现场令人振奋!


中欧班列 
 
        下午到阿拉山口边防连。汽车从平静的艾比湖畔驶过,(这是新疆最大的盐水湖,目前正值丰水期)进入哨卡区域,碎石路面两边有一溜的国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庄严感、主人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远远就看见边防连旁边山丘上,有士兵们用小石块堆砌书写的“祖国万岁”,和另一个山丘上祖国版图的轮廓及里面书写的“祖国在我心中”,都涂成白色,大而醒目,在蓝天白云下无比的动人,入目不禁眼热。拾级来到哨卡,生活区除了有营房,意外的是周围沿墙面还有一圈碑廊,让营房平添了些文气。惊讶地看到碑下、墙角边台阶上都有许多蛐蛐(不知是不是蛐蛐,但长得与内地的蛐蛐一样,只是个头大了两倍多),唧唧叫着,在这样几乎不长草的地方,见到这么多的鸣虫,也让人心生欢喜。迎风来到最高处的哨卡,风大得站不住脚,就扶了台阶旁的栏杆,拉紧,不敢松手,还不行,就蹲坐在台阶上,一步步挪着往上走,上到顶也才大约有一二十级台阶,但台阶上下的风势明显不同。看到两位站岗的士兵,笔直站在哨位上,纹丝不动,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儿,年龄似乎不比我儿子大,黑黢黢的脸显然是阳光和风的杰作,很美!我顶着风吃力地上前请求可否与他们合个影,被严辞拒绝:“不行”!(随后才看到墙上有告示:禁止拍照!)虽然被拒绝,但他们严肃的表情、不受干扰的神态、铿锵的语音,更是让我心生敬爱。有这些英武士兵的把守和保卫,我们从心底感到安全,放心!下台阶的时候,风似乎更猛,急忙蹲下,又一步步挪下来。带我们参观的部队领导说,这样的风是平常状况,风大的时候,站岗时要把哨兵捆绑在旁边的柱子上才行。不到这里看看,真是很难想象到的情景!

        下到平台上,有人说今天是七一哎,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能对党旗宣誓,是多有意义的事!随即部队领导就找来了一面党旗,随队党员们站列一排,迎着大风,在蓝天白云下、在祖国的边防站上、在猎猎飘动的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地集体宣誓。我不是党员,平日不太多见宣誓的场面。但此时此刻,我被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感动于誓言,感动于他们真诚坚定的表情,和举在肩头紧握的拳头。



庄严地集体宣誓
 
        来到哨所营地,参观了边防连队博物馆,并书写赠送书法作品,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连队官兵。不记得我写了多少幅字,没有休息,一直写,直写到腰痛手软,气力不够了,还是想要尽力为每一位官兵都留下一份念想,只“家和万事兴”就写了好几幅,而且索要者都是很年轻的孩子,问他们年龄,大都二十出头。他们比同龄的孩子们更懂得和平、安定的来之不易,和家庭幸福的可贵。晚饭在饭堂与官兵共进,饭桌上与同行的王勇平先生等谈到刚刚写字的情景,我说之所以写得停不下来,是觉得除了几位年纪大些的部队领导,其他年纪小的士兵,他们都像是我的孩子,我到这里就像是探亲来了,我没办法拒绝他们任何人,而且主动询问还有谁需要什么样格式的作品什么样的内容,想要他们都高高兴兴。王勇平老师一时激动,旋即站起来深情地唱了一曲《小白杨》,大家显然都被感动着,我的泪水直在眼里打转,没好意思让它流下来。近晚8点饭毕告辞返酒店,乘晚上K9764次夜宿列车返回乌鲁木齐。出发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了,可太阳似乎才刚刚下山,天依然亮着。

 

      为阿拉山口边防连将士写字
 
“七·一”四首:

《咏丝路》
笙歌唐乐起长安,丝路飞天舞宇寰。
一曲琵琶倾四海,绿云带雨过天山。
                                   
《“一带一路”诗书万里行之阿拉山口边防站哨所,恰遇“七·一”,观在队党员向党旗宣誓,甚为感动!两首》
其一
山口探亲逢“七一”,迎风猎猎展红旗,
铿锵誓语从心起,久久随风远向伊。
其二
信念牢牢握在拳,红旗猎猎映蓝天。
忠诚自有风云鉴,誓语声声对党宣。
 
《为阿拉山口边防连将士书写赠送书法作品》
风月边关漠上营,诗文碑下小虫鸣。
挥毫落纸殷勤意,将士欣愉是我情。
 
        第四天:7月2日,阴。
        早上8点到达乌市。上午考察了乌鲁木齐高铁站。乌鲁木齐站是全国铁路网末端边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站,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大思路大手笔,发展速度之快、车站品质之高,令人刮目。在站会议室,大家不辞辛苦铺纸润笔,为乌鲁木齐铁路局职工留下多幅书法作品。累,并快乐!13:05乘SC4928航班飞往兰州。因昨天夜里并今日全天几乎没合眼,飞机上睡了一路,完全没有平日乘坐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的紧张感,累也是有好处的,呵呵!近17:00点抵达兰州机场,到达驻地金轮宾馆时已经18:30左右。往昔丝绸之路需要成年累月的路程,半日完成。


《夜宿火车上凌晨三时作》
星夜驱驰戈壁滩,远山黛墨月牙弯。
苍茫大地巨龙啸,欧亚通衢一宇寰。
 
        第五天:7月3日,阴。
        上午参观了“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甘肃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多样,在干旱少雨的
山地高原、沙漠、戈壁等地带,地质环境特别有利于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我们在一间展厅里近距离观看部分陈列的简牍,这些在沙海中静静尘封了两千年的文书,记载着当年曾经的烽火汉寨驿马奔驰,刻录了千年前风沙弥漫中的悠悠驼铃,一片片木牍竹简抖落历史的尘封,安静飘逸、气格高古地与我们对视,细说着昔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军事、文化、交流、生活以及交通等各方面的史实和状况,两汉时期丝路繁盛景象如在眼前,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段鲜活的历史。简牍墨迹清晰,字迹完整,大都保存基本完好,以秦汉简牍为多,显现出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书法意义重大。
  


参观甘肃省简牍博物馆
 
         参观完简牍博物馆,我们前往水车园、百年黄河铁桥、黄河母亲、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下午至铁路局文化宫开展活动,与书法爱好者交流,并为干部职工书写赠送作品。
 

 

《参观甘肃简牍博物馆二首》(同韵)
其一
丝路遗珍墨未干,沉吟大漠向长安,
前朝风雨驼铃远,拂去尘沙仔细看。
 
其二
《近观秦汉魏晋简牍》
木牍沉沙越世艰,前缘再续拂尘观。
千年故事云烟散,寸简长情诉古欢。
 
        第六天:7月4日,晴。
        上午考察兰州西客站,参观西客站飞天新路客运服务品牌等,并为西站职工书写赠送作品。下午考察西部一带一路最大货运编组站兰州北站,之后返回兰州市区。晚饭后乘火车,次日早晨抵达西安。
 
《咏一带一路》
大漠前朝梦,驼铃古道情。
亚欧丝路阔,时雨济苍生。
 
        第七天:7月5日,阴有小雨。
        早上到达西安,小雨温润。早餐后参观碑林博物馆,大雁塔。之后即前往西安北客站,为站上职工书写赠送书法作品数幅。在职工灶午餐后,大家陆续乘飞机或高铁离开西安,各自返回。

参观西安碑林
西安大雁塔合影
 
        西安,居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首,古称长安,被誉为“不朽之城”。这片土地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黄河华夏文明,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拥有7000余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十三朝古都的雄厚底蕴,让这座古城至今不断散发着千古帝都的盛昌气息和风雅韵度。三秦大地风景奇胜,名胜古迹数不胜数,遍地秦砖汉瓦并不是传说……无论自然、人文,无与伦比的美丽,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煌煌篇章。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并能有一隅属于自己的蜗居安放书桌画案,真是三生有幸。

        只是可惜采风活动时间太紧,无法让大家到更多的胜迹体验参观。作为随队唯一的陕西人,没有机会尽地主之谊甚是遗憾,只能期待来日后会。
 
        整个活动七天时间确实不多,一路奔波,夜以继日,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安排非常紧张,大家都很疲惫。但一路的收获满满,感动、感慨不断。感受饱和,却意犹未尽。
 
《小暑前二日丝路采风归来遇雨,至晚间月上凌霄架,茶语》
暑前遇雨洗征尘,月夜清凉池水粼。
倦意凌霄还候我,清茶蒲扇对梅新。
 
《西行回望》
玉门关外旌旗扬,引得骚人步履跄。
古道驼铃声渐远,巨龙神鸟影匆忙。
山前城市连珠玉,沙里黄金总放光。
但使季凌魂魄在,西行揽宝入诗囊。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