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东起西安,西至罗马,是古代东西交通和贸易的大动脉。此次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由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共33个申遗点,其中中国含4个省共22个申遗点。这也是首例跨国合作并成功申遗的项目。
一波三折,大运河、丝路申遗成功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
卡塔尔时间6月22日10点19分,中国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半小时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的消息也不负众望,一日之内两个项目申遗成功,让中国的世界遗产数增加到了47个。
大运河申遗路曲折
从6月20日北京时间晚上8点开始,世遗大会上的40个备选项目就进入了最为紧张也是最关键的议程,跟中国有关的有南方喀斯特、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三个项目。中国的大运河项目原定于北京时间20日晚作为议程的第七个项目进行讨论,结果有望在当日确定,但由于前几个项目的争论过于激烈,导致大运河项目被推迟一天进行审议表决。21日,德国、墨西哥等成员国向大会提出申请,要求提前审议本国项目,一度导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部分代表愤然离场,场面颇为戏剧化。大运河项目再次延迟,评审议程可谓一波三折。
据前申遗办主任、扬州博物馆馆长顾风向早报记者提供的前线消息,大运河的项目被安排在22日的第二项议程,之前有一个较为成熟的韩国的项目。而大运河项目的审议一开始,就连续有几个国家发表意见,“我们当时就觉得气氛很好,通过应该没有悬念。”
尽管申遗当日十分顺利,但此次的成功也属来之不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实地考察了大运河的生态状况后提出,希望能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和缓冲地带,根据现有的情况,评审专家曾一度给出“推迟入选,补充材料”的建议。
而丝绸之路的申遗名单,也几经修改,有专家质疑“无法完全体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内地与新疆申遗点的设置明显不平衡”。
另一方面,按照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今年中国的申遗名额给了大运河,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两个项目的“撞车”也让许多人为大运河能否成功申遗打了个问号。
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公元7世纪也就是隋朝首次形成统一的水路交通系统,隋唐大运河连接余杭和洛阳,元代定都北京后,不再取道洛阳,直接通向北京,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并形成了包含2000多公里内陆航道的统一网络。解放后经过了大规模整修。新世纪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大运河也成为重要的输水线路。
大运河申遗项目始于2006年12月,历时近8年准备。依据历史上习惯的分段和命名,此次申遗的项目包含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个组成部分,共包括十大河段: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和中河段,河道总长1011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包含27个城市,58个遗产点,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同时这是一个活态遗址,即不同于许多文化遗产现在已不发挥其原有作用而只能被“供”起来的状态,大运河历经千年至今仍然哺育沿河居民,作为现今仍是重要的交通与水利枢纽之一,惠及全国约15%的人口,年吞吐量相当于4条京沪线。据《时代周报》报道,这一场浩大的申遗事件涉及日常管理专职人员3000多人,得到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大运河2006年开始申报时,仅限于京杭大运河,随着研究的深入,最后将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采取共同申遗的方法。
每个城市依据其不同特点,或者偏重水利,或者偏重相关遗产,比如苏州就以古城作为申遗概念,将整座城市纳入到大运河遗产的体系中去。苏州文物局的副局长尹占群介绍说,“遗产的价值需要通过具体的遗产点来表达,水工设施、古物遗迹等等,每一个点段和大运河的关联度怎样,如何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工作。最后单是我们一个城市形成的申遗资料就将近300万字。”
单霁翔认为,大运河申遗,能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领域保护的认知产生变化。在保护要素上,大运河是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观;在保护类型上,大运河是静态与动态共同构成的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空间尺度上,大运河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线性文化遗产;在尺度空间上,大运河是由古代遗址、近代遗迹还有当代遗产共同构成的文化遗产廊道;在保护性质上,大运河则包括了反映普通公众生产生活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民间文化遗产;在保护形态上,大运河是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成的“文化空间”。
三国共申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而开展的长距离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此番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文化遗产申请由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全长5000公里,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我国含4个省共22个申遗点。
2006年开始,我国与中亚有关国家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2013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遗产点名单,共33处。名单中确定中国有22处遗产点,其中包含陕西、河南、甘肃、新疆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如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庙等。项目全线中,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丝绸之路申遗文本负责人、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曾向早报介绍,此次的申遗工作最初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五国联手合作的,“但丝绸之路本身很长,联合国也认为整个项目过于庞大,就分割为两部分,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其他三国承担另一部分。而由于与两国的合作,就导致中国境内的申遗线路是往北走的,所以其实并未涵盖丝绸之路的全部路段。”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之前有学者提出“内地与新疆申遗点不平衡”的质疑。
2014年4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其公布的《评估报告》中对此次申报的重要意义作出了阐述:“三个缔约国进行跨国界提名是将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7年多合作努力以及更多年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而易见,这些首次申报的遗产将为未来丝绸之路的系列申报奠定基础”。
“后申遗时代”路漫漫
尽管申遗成功的喜悦之情仍旧高涨,申遗成功却只能说是保护的阶段性成功,如何让运河和丝路活得很好,将遗产完好地交给子孙后代,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后申遗时代”如何保护,任务依然严峻。
申遗成功之后,怎样确保各个城市之间的联动仍然有效?顾风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得到相关水利、交通、文物等各部门的有利支持。单霁翔就提出“可以借鉴西湖申遗的做法,第一时间成立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单霁翔还指出,“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仍在不断加速,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的开发建设仍在扩大、异常活跃,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但这方面的建设一定要以保护为前提,保护是最重要的。”
尹占群则说,“世界文化遗产确实会对城市的建设有所限制,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建设,完全不发展旅游。合理的利用才是最有效的保护,但绝非竭泽而渔,破坏性的利用。哪些项目可以建,怎么建,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各个城市的政府都该有所担当,而且不仅是从点段,而是从全局。”他认为“一是要研究世界遗产的规则,将古城遗产保护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二是要拉近公众和遗产的距离,让公众走近遗产;三是将申遗成果融入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去”。这三点对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地区,都有着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张红春|西行日记2017-10-27
- 弘一法师给日本妻子的信2017-07-21
- 历史上的“中国美术学院”2017-07-13
- 吴镇烽《国宝百年失落 兮盘今朝重现——析论国宝兮甲盘》2017-07-11
- 魏晋风流岂无“凭”:文物艺术中的“曲凭几”2017-06-23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