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生活 >

吴昌硕的师友情缘
2014-05-26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琪森

       今年是一代书画大师、海派艺术领袖吴昌硕先生(1844~1927)诞辰170周年。出于对历史的缅怀、对先贤的追忆,吴昌硕的嫡重孙辈吴超、吴越、吴有雯等,拿出了各自珍藏的吴昌硕师友的作品,再加上吴昌硕纪念馆馆藏,在上海浦东吴昌硕纪念馆于5月27日至6月1日,联袂举办《吴昌硕师友作品展》,所展作品大都是首次亮相于公众。

  吴昌硕有着相当漫长的笔墨人生,他拜师交友,游学鬻艺,人脉广泛。从帝师名臣、封疆大吏、总督巡抚到硕学通儒、艺界大家、收藏巨擘、名流士子乃至布衣学人、平民寒士,均相交投契,引为知己。真正做到了上承庙堂,下接江湖,艺结众生。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就有翁同龢、沈曾植、李瑞清、陈三立、康有为、王一亭、张謇、郑孝胥、蒲华、商笙伯、杨岘、吴云、吴谷祥、朱古微、吴伯韬、顾云、倪墨耕、于右任、高邕、陆恢、冯超然等人的书画,其中还有才华横溢的韩国书画家闵泳翊及日本碑学大师日下部鸣鹤的作品。

  在这些吴昌硕师友作品的背后,大都凝聚着温馨的记忆和诗意的传奇,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世风艺俗与人文情怀。如两副两代帝师翁同龢赠吴的对联,就颇有故事。光绪二十年(1894)的早春二月,吴昌硕远赴京城,带着好友、常熟名人沈石友、赵非昔的引荐信去时任军机大臣的翁同龢(1830~1904)府拜望,可惜翁外出未遇,吴留下了自己为翁刻的印章。翁事后为致歉意,专门写了此副对联:“玉德金声寓于石,明窗大几清无尘”托人赠吴昌硕。1898年冬日的清晨,迎着凛冽的寒风,吴昌硕走在常熟虞山鹁鸽峰下荒凉的小径上,前去拜望因参加维新变法而被遣返家乡、隐居在此的翁帝师。在清寂贫寒的瓶隐庐内,吴昌硕又未见到主人。翁归来后,见到吴留下的印章,马上备好酒菜,派人去追吴昌硕,吴已连夜冒雪返回苏州。一为帝师,一为大师,就这样缘悭一面,但他们还是结下了深厚的笔墨情、金石缘。翁亦以精心撰写的对联回赠:“米老襟怀云山墨戏,莱公诗句野渡舟横。”

  蒲华(1832一1911)是海派书画家中极富艺术个性的大家,但他生性狂傲狷介,不流时俗,常年短袍长褂,油腥墨迹染身,人称“蒲邋遢”。自他和吴昌硕结交后,吴相当尊重并理解其个性,总是施以援手,解决他的无米之炊。蒲去世后,亦是吴出钱帮其料理后事。唯其如此,蒲华对吴是有知己与感恩之情的。此次展出的蒲华赠吴昌硕山水,一改粗头乱服,随意挥洒的习性,而是用笔精湛细腻,构图严谨慎密,是“蒲邋遢”画中极少见的用心之作。另有李瑞清的《巨石牡丹图》、康有为的书法对联、沈曾植的行书立轴、王一亭的巨幅《祝寿图》、顾云的《山岳图》等,均是扛鼎精品。

  此次师友展中闵泳翊(1860~1914)的《兰石图》,用笔秀逸,气韵典雅,颇有书卷气。闵泳翊系韩国皇室的大将军,因宫廷斗争而被迫流亡中国。他能书善画,生性豪放,与吴昌硕相交三十多年,友情弥笃,吴为其刻印达300多方。他极崇拜吴之书画金石,吴对他亦相当关照,并劝其戒酒少饮,保重身体。当时海上有“三丐”之称,印丐为吴昌硕,书丐为高邕,兰丐为闵泳翊。他的绘画作品流传不多,此次展出的两幅兰花,尽显兰丐之神采风韵。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