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柴立梅:用笔抒发心灵
2013-10-24 16:23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柴立梅 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女书协副主席,蚌埠市书协副主席。
 
 
 
书法报:是什么契机让你喜欢上书法艺术?
柴立梅:我姊妹五人,十岁那年,妈妈去世,外婆就将我送邻居家做义女,邻居家的男孩比我高一届,当时他已有了描红作业,对他把红字变成黑字产生了好奇,往往从他描红本的最后撕下几页,回来后尝试着描写;进入了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分析字词时,对文字的“六书”详细讲解,又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乐趣;1982年冬,拜我市书家潘成华等先生习书;1989年,无意间看到一本《文字源流浅说》,自1990年始,花了一年零四个月,抄下来,对大篆书体兴趣与日俱增,接着用近三年时间临习《石鼓文》等。对书法艺术是怎么回事,如何用笔等有了初步认识。
书法报:你在学习道路中,有没有走弯路?
柴立梅:应当讲,从艺术学院训练来说,年轻时没有一步到位地接受专业训练,可能走了点弯路,因为我第一个专业是管理学,然骨子里最有情怀的还是书法专业。后来,参加高考后,进入南艺后系统地学习,就有了比较。从今天看来,可能当初学习内容的顺序不科学,但终究都是营养,都需要吸收学习,只是我太欠功。
书法报:你经历了30年的学习,其艺术取向和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柴立梅:很感慨,岁月悠悠,年轻时临了一些帖,临得也很杂,诸如《张猛龙碑》、唐楷、汉简、篆书、行书、小草等,但对书法艺术的思考,还是这几年。先前,也比较喜欢个性化的碑帖,比如杨维桢的。但是近几年读了《道德经》《中庸》《易经》等经典,认识上有了改变,即艺术思想的源头来自于先人的哲学思想。比如《道德经》中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再如《易经》中“象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爻辞”里有“含章;括囊……”等等,我的理解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藏拙”。即藏而不露,中和之至。古人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了书法艺术上,比如青铜器铭文圆浑质朴的美;钟繇楷书古拙的美,王羲之书法蕴藉的美;怀素千字文的禅境……受到哲学思想的浸淫,今后在书写过程中心态会保持着宁静,行笔速度就会情不自禁地慢下来。当然,《易经》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事物总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而书法本质的美是中和,颐养性情。再如黄宾虹大师给他的女弟子信中说:“……运之以和气静气,斯为得之,画得静字诀,此妙品也,得和字诀,此南宗画之妙品也,……诗书画三者,皆足以陶养性情,因其得和气静气……”然而中和静气之中不乏充满着辩证法,所谓否极泰来恰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艺术需要激情,需要释放,但释放到什么样的“度”就很重要了。如外科医生的口头禅:“那台手术很漂亮”。作品要漂亮,是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娴熟技法上的抒情达意,但是作品高古典雅中和之极乃为高格。
我还是以师王羲之为主,年轻时主要临习《兰亭序》《圣教序》《淳化阁帖》等。作品创作以小行书为主。当然,从书法史看,很多不同风格的碑帖都应该拿来,以丰富自己。
目前学习阶段还是坚守传统,对自己学习状况很清醒,很多碑帖还没有临写到位,还没有真正把营养吸收到自己的身上来。
关于创作思路。我很爱古文字,今后对大篆的学习和创作可能会多些时间,篆书创作当以石鼓文的笔意为主;小楷方面,曾经以钟繇的《荐季直表》,文征明小楷,倪瓒小楷的笔意尝试着创作了《文赋》作品,在网上公布后,一些书友给予了很好的指正。如中国书法家论坛坛主齐玉新先生非常善意地来短信:“起笔处太锐,缺韵。”太对了。河北杜长荣先生亦有此意。而今,当我有了藏拙美学认识之后,笔下的韵味可能会得到一点,解决观念很重要;行草书作品拟将在二王以及其他碑帖的基础上再尝试着创作。
书法报:对参加展览活动如何看?
柴立梅:第一次参加展览活动是1987年的“中日妇女书法家交流展”,受到很大鼓励。而近几年不大参与,是因为展览作品追求高大,要有强烈的形式感,我还接受不了。有时翻阅中国书法史的图版,如邮票大小的作品却很美妙,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缺笔法美、章法美、结构美,小东西写到精致,彰显出书写者的温文尔雅和淡定情怀,那真是生命过程中的最佳状态,如今都创作出那么多那么大的作品,需要多么大的地方保存呢?当然,静下来慢下来拿笔抒发心灵深处的东西是我要追求做到的。
书法报:您能否推荐几本书?
柴立梅: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可以的话,可以试读《十三经》,可以领略哲理,兼顾文字学和古文等方面的学习。北大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李泽厚先生的书,陈振濂的《书法美学》等。因为每人性情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推荐读物仅供参考。
 

 

 
柴立梅 篆书横幅
正月既望甲午,王在周师量宫。旦,王各大室,即立。王乎师晨召太师虘入门,立中廷。王乎宰曶赐太师虘虎裘。虘拜稽首, 敢对扬天子不显休。用乍宝簋,虘其万年永宝用。隹十又二年。
 
 

 
行书学书中堂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