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掖后学 大师风范——回忆与杨仁恺先生的忘年之谊
2013-10-18 10:4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奖掖后学 大师风范
——回忆与杨仁恺先生的忘年之谊
宋和修
2002年11月,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委员会和中国美协联袂在扬州市举办了首届扬州八怪艺术国际研讨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书画篆刻家百余人,齐聚扬州古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盛况空前。
笔者作为高凤翰故里山东胶州高凤翰研究学者和新闻记者被组委会特邀与会。因此,有幸得以与我久仰的很多文化名人晤面交流,特别是有幸与时年已经88岁高龄的杨仁恺老先生成为忘年之交。此种机缘,实是我辈三生之幸!
国学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生前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专家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辽宁省书协名誉主席、美协名誉主席等职,因其卓绝的鉴赏知识,被誉为“国眼”。
扬州闭会返胶州后不久,我编著的高凤翰研究丛书三部曲之一《高凤翰年谱》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因杨仁恺先生历来对高凤翰的研究十分关注,我随即给杨老先生寄去一本,请他诲正,并附带寄去了他与我在扬州开会期间的一组十余帧合影照片,同时又夹寄了我的书法作品集,进而斗胆向他索题斋名“和畅阁”和展标“宋和修书法展”。信寄出后,我后悔了好一阵。我深为自己冒昧打扰他而惶恐不安,自知这是对年事已高的老先生的苛求。所以,我压根就没敢指望像杨老先生这样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能够给我这样一位晚辈回信,更别奢望索取题签墨宝!
2003年7月,我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收到了杨老先生给我寄来的挂号信。这真是令我喜出望外!他不但以89岁之高龄在酷暑中挥汗为我题签了斋号和展标,满足了我的要求,而且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手札:
和修先生左右:
大作及在扬州照片一并奉到。专著内容宏富,可钦可贺!
承瞩书横额和展标,以遵即书就。终嫌功力不够耳。
高氏之研究,有裨于学术发扬光大。足下之贡献尤甚于一般论著,当悉心拜读也。
匆侯撰祺!印模待考。附件收后明示。
弟龢溪仁恺顿首
2003年7月25日
2005年8月,我编著的第二部书《高凤翰(诗文)全集》(上下)出版。该书是我积25年之力将高凤翰一生撰写的诗歌、散文、砚史著作(经编校标点注释)和精编的书画印砚目录汇集为一部。我又随即寄杨老先生一部,没敢要求他回信。不久他却又寄来了手札:
宋和修同志:
承惠赠大作《高凤翰全集》(上下),特表示感谢!
今后将抽出空闲时候,认真拜读大作。如有什么问题,当奉书请教也。
专此,顺侯
撰绥
杨仁恺再拜
2005年9月1日
拜读杨老前后两札,我品味再三,感慨系之,敬佩不已。杨老先生在给我的两通大札中,所展现出来的严谨治学、奖掖后学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生动的体现了杨老先生的大师风范。
2008年1月31日,噩耗传来,尊敬的杨仁恺先生逝世,享年94岁。国之重宝,民之尊师,驾鹤西去,晚生悲痛不已!
我之悲痛,还缘因曾经凝聚了前辈杨仁恺先生关注、教导和期望的第三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高凤翰研究》(上、下)时年八月才迟迟问世。遗憾的是该部书未能赶上再聆听老人家对拙著持论的批评和教诲!
今年1月31日,是杨仁恺先生诞辰98周年、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是日,晚生沐手焚香,同时将我编著的厚厚的三部五册书,一并当空焚烧,化作三五纸钱,敬献给前辈杨仁恺先生,以为常哭,并作斯文,以为永悼!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守正2013-10-18
- 红楼门外怀周公——我与周汝昌先生的一段金石缘2013-10-18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