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曾仕强的“书印缘”
2013-10-18 10: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我与曾仕强的“书印缘”
王学峰
“有些人,带着浓浓的世俗的味道,相见不如不见。与有些人虽相隔万里,千古相隔,却想见其人!”这是曾老的观点,也正是我想与曾老谋面的原因。
第19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洽会前,欣闻曾老在节会期间到函谷关讲解《道德经》。恰逢三门峡中国印文化协会明珠印社邀我为曾老刻一方虢州澄泥印,宣传我市文化产品。我们事先通过有关部门联系到曾老的助理,曾老知道后满口答应。曾老到三门峡讲课,我由于俗事缠身,听课未能如愿。
曾老在函谷关讲学后,晚上回到三门峡。翌日,天朗气清,酒店门口的盆景花卉及周围的各种花草树木勃勃生机,散发出阵阵幽香,仿佛在表达东道主“有自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博大胸怀。早晨,我与三门峡中国印文化协会王宏民、张玉峰走进酒店一楼餐厅就餐,刚走进餐厅,看到身着唐装、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曾老,就在邻桌与夫人及助理们一起进餐。我们不忍心打扰曾老就餐,只是礼节性地向曾老微笑点头一下,不料曾老双手抱拳致意。我们很快吃完早餐,安排一个人去车上取印。曾老第一个吃完早餐,径直走出餐厅。在餐厅门口,我们上前招呼曾老,我说明“送印”之事,曾老非常高兴,幽默地说:“你进餐厅我一眼看你就像个艺术家。”我们有说有笑合影留念。曾老看餐厅门口人多不便交谈,示意到东北角会客大厅。
曾老落座后,小心翼翼地打开虢州澄泥印,一边抚摸,一边欣赏,一边聆听我们的讲解,不时颔首赞许:这印材是千年母亲河的孕育,它凝聚着黄河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看似一方澄泥印,却包含着深情厚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珍存。曾老顺手拿起放在茶几上的毛笔,略加思索,蘸墨在宣纸上写道:
“见印如见其人,为中华艺术一大特色,虢州澄泥取诸黄河,尤具浓厚感情,值得珍存。曾仕强,二0一三夏。”
“这全是我的心里话。书法对于我来说只是业余爱好,我平时多练习颜体书法。学习书法的确可以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曾老说。
“现在年轻人应该多学点国学。书法篆刻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从小练字是不错的,小到可以撑门面,大到可以修身养性”,曾老又说。
我说我平日从事书法篆刻教学,培养学生,您能否为我题写工作室名,曾老笑着说,好啊!你干的工作可是有社会责任,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多支持。
曾老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张,刚题完字,身边的工作人员已经过来,准备启程到山西。
短短的半小时,我们与曾老交谈,曾老为我们题字。曾老朴实近人的言语在我耳边回荡,年近80岁的曾老留给我们友好、和善、儒雅的形象,话语间流露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国学缺失的担忧,对年轻人的关怀与希望。
回头仔细品味曾老的书法,看似随手写来,却不失法度,偶尔在撇捺之间有一些俏皮,更是耐人寻味。
“书印”记录着我们之间的友情,更体现彼此之间的缘分,相聚虽是短暂的,但友谊和缘分却是永存的,有时候友情和缘分比艺术本身更为珍贵。
我们都很珍惜这个“缘”。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格高莫过于八大山人2017-08-10
- 《汤文选谈艺录》选摘2017-08-08
- 2亿元兮甲盘的文字考2017-07-31
- 言论 | 传统文化断层导致美变异2017-07-26
- 书法无“韵”,只能落俗2017-07-21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