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书苑杂谈 >

师生情谊翰墨缘
2013-10-18 10: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师生情谊翰墨缘
郜 锦 强
2005年冬,我们学校(淮北师范大学)申报第二批硕士点,其中文艺学、美术学两个学科,均可设置书法艺术教育方向,而当时安徽省尚没有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根据我们学校的力量,我建议我校可率先在全省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并责成我考虑此事。按照当时的情况,要我牵头招收书法研究生,我必须先出去进修才行。一是要全面了解书法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和书法史论。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我挑了几幅自己的书法作品和论文,按要求投寄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申请做国内访问学者,研修中国书法文化。半个月之后,我接到了首都师大“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回函:“郜锦强同志,根据推荐并经考核,同意接受您为我校书法专业欧阳中石导师的国内访问学者。”
就这样,我于2006年2月23日来到了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书法文化国内访问学者的学习与生活,直接聆听了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的教诲。   
报到的第一天,我先去拜望了欧阳中石先生。不巧,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总导演胡玫女士,正带领导演组在先生家里请教问题,我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的交谈。欧阳先生站起来对他们说:“对不起啦,我们中断一下,我得接待我的学生。”说着领我到他的书房。我抓紧时间向先生汇报了前来进修的有关打算,讲完后,递上我的书法作品的照片,先生一张一张仔细地看。然后说,你来做访问学者很好,你的书法作品很有些文化底蕴,能有志于在此基础上提高一步,想法是很好的。书法教育事业从我们的先辈已经着手,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很不容易。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计划,并能付诸实施,这很好。将来你访学回去了,我们可以结成友好单位,互相交流。接着,又讲了一些学习方面的安排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笑着说,今后你随时可以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今天就到这里。我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赶快告辞,以免冷落了胡玫导演。
    按照学习安排,每周一晚上是学员练字时间,欧阳先生常由他的女弟子解小青博士陪同前来教室指导。欧阳先生自己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一次,我在临摹孙过庭的《书谱》,由于我到得比较早,先生来时,我已练了三四页纸。先生走到我面前停下来,严肃地向我指出:“你这样临摹是没有用的,应该临熟一个字再临下一个字。否则,看起来临的量很大,但是却没有记住。”接着他以此为例,让大家都停下来,宣布从今晚开始,每晚只临一个字。他还拿起另一个同学临的欧阳询楷书“爱”字,对那个同学说:“这个字你只注意了它的大致结构,而没有临出它的笔势。从今天起,你用双钩线的办法临写,结构、笔画都写熟了再换下一个。”
    接着他告诫我们,在临摹的同时,要练“眼力”,要把经典书法作品的结体和线条“看准”,然后下笔,准确地捕捉到经典书法的 “神韵”和“气象”,才能由“形似”逐渐达到“神似”。不然的话,即使“每天临池不辍”,也只能收效甚微。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中,他又作了这样的阐述。按照先生的指点,我每临熟一个字再临下一个字,果然进步很快。当时与2005级博士生一起学习时,我年龄最大,职称最高,职务也最高,当场受到欧阳先生这样的评点,大家担心我会脸红,其实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明白了练习书法的真谛所在,书写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现在我又用这种方法教我的学生,确实很有效果。是先生的指导,使我改变了沿用几十年的“大面积”临摹的做法,让我受用不尽。
每次上课,欧阳先生总要提几个问题让我们回答,或开展讨论。可能因为我的年龄大,先生总爱提问我。一次讲到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时,先生突然问道:“书法到底是艺术还是文化?”当时在座的5位博士生没有人吱声,先生看了看我:“你说说看!”我知道欧阳中石先生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倡导者,一直极力主张“书法是文化”,尤其值得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记录的是,先生提出了“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法文化思想。因此,如果按照先生的思路回答,应该取“书法是文化”的说法。但我觉得这是课堂提问,应当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就说:“我认为,书法首先应该是艺术,也正因为它是艺术,所以才是文化。”接着讲了一番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列举了音乐、绘画等与书法艺术作比较。讲完之后,先生看着我说:“噢,你是这样认识的。”说完,没有再说什么,又接着讲课。后来由于先生太忙,直到访学结束,我也没能再当面向先生请教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问题,真是十分遗憾。
转眼一学期的访学结束了。我们学校接受了我的建议,于2007年初成立了安徽省高校首家“书法艺术教育研究所”,由我担任第一任所长,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我有幸成了安徽省第一位书法研究生导师。于是我想到恩师欧阳中石先生,请他题写所名,欧阳先生欣然应允,写好之后便立即电话告诉我去取。当我赶到欧阳中石先生家里时,恰值先生午休起来,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我首先向先生汇报了成立书法艺术教育研究所的经过和未来的打算,先生说:“很好,书法教育又多了一支力量!你们是安徽省高校第一家,值得祝贺!”接着,我呈上新近出版的拙著《行书创作概要》一书,告诉他是我在访学期间写成的。先生一边翻看一边笑着说:“很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接着,先生又讲了一些办书法专业、培养书法研究生应注意的问题,同我一起照了好几张照片。怕先生太累,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同先生握别。
转眼间,我们的书法艺术教育研究所成立五年了,已招收五届书法研究生。首届书法硕士生肖三喜在2010年毕业时,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安徽省高校输送的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我也因此受到书协同仁和各界书法爱好者的鼓励和厚爱。每念及此,常常想起欧阳中石先生的教诲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先生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您,欧阳中石先生!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