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匿
2013-10-16 14:3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消匿
王守民
在石刻艺术博物馆里有一块刻有“谯楼”的石刻。方正的楷体,笔力遒劲、笔画厚重。它曾经是被镶嵌在高高的谯楼上面的,披云戴月栉风沐雨,它檐角高挑,占据听力敏感的制高点,吸引城市里是所有人的目光,约束着无数泛滥的美梦。
谯楼是古城的标志,是夜的主宰。
拟或是时更鼓频催,鸡鸣喈喈。勤劳的人早早洒扫庭除,经营一天的活计。起早的外乡人早已在钟鼓敲响以前踏着晨霜宿露,走过林溪板桥,随道路逶迤而去。
或是细雨梦回,玉萧声寒。梦醒人卷帘纵目,月满西窗水明楼。谯楼声起,荡起思恋的沦涟。回房剪烛挥毫,一曲新词写就,时已天光放亮,群鸡乱鸣。
谯楼的钟鼓、鸡鸣给予读书人带来丰厚馈赠。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我们就丧失了听觉所赋予的灵感。更不会在酣梦的美妙中自行戛然而止,离开被铺的温暖去坐冰冷的板凳。
借宿在异乡的人,对于各种悉悉索索的细微声响有着敏锐的捕获力。此时如果鸡鸣幽眇如烟岚飘忽而来,即便是神游在太虚,也会从清梦中回过神来,盘算起日程。
没有谯楼没有鸡鸣的地方,日子是无法想象的。先民听觉对于鸡的依赖甚于一切。周朝的时候,鸡人专门掌管鸡牲,还会负责报晓的职责。
梁代陆倕在《新漏刻铭》中写道:“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鸡在都市快速的步伐中落伍了,鸡鸣似乎已经变得多余。鸡的生存空间只能退缩到遥远的时代,而现在乡野给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进行了缩减。
鸡鸣月落,钟鼓敲铜锣响。有这种声音谱写生活节奏的地方,格调逼近古风。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苏州城渲染了一层仿古色彩,淡雅得如同宋人的水墨山水,观者在直面观赏时,充满了惊奇。一个个的人排着队,争先恐后地撞击老钟,想亲自聆听沉积千年的震颤。或者说他们丢失了东西,想从撞击的体验中索回。姑苏是幸运的,赖以寒山寺的钟声,人们听力出奇的好,计算时辰是依赖钟鼓。
大多数谯楼都在隔朝的干戈中颓废。引领整座城市的高大钟楼,俯视都市斑斓的灯火。钟楼时尚的音乐引领着这个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在它的注视下终日行色匆匆,听力在匆匆中渐渐迟钝、萎靡,就像一株不见阳光的植物,局促于室内,最终厄运难逃。
他们的听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日渐退化,甚至听而不闻。夜半的所谓灵感,是以损耗身体、透支精气为代价的。古老的计时方式被先进的电子数码产品代替,精确度上,倘若古人知晓今天的科技,也会惊奇地唏嘘不已。
都市总是有办法。在自然博物馆里,有模拟的原野与森林,各类动物的标本还有声音。只需动一下拇指,就可以聆听各种鸟兽的鸣叫或狂吼,而且不用担心会过来冒犯。他们何曾知道,这些经过处理过的声音远远失真,听到的声音已经不是它们原始的声音了。城市在削弱居住在里面人的敏感,城市人却浑然无绝。
乡野的盲人说书最有味道。他除了在唇齿开合间传递信息外,还最擅长于利用观众的听力煽情。夜色苍茫,灯影飘忽。每个人都敞开耳鼓,接受震颤领略中带来的愉悦与畅快。听力中可以感到温度的冷暖、现场气息的热烈与萧杀。
说到谯楼钟鼓,总会有事情发生。秋风乍起月明星稀,说书人自带钟鼓铜锣,边说边敲,边敲边说。听者心里大都会溢出一些清寒来,听力在这时敏锐异常。大声说话或是恶作剧,都不会得到大家伙原谅。说书人自带钟鼓铜锣,边说边敲,边敲边说。听者随着钟鼓声展开了漫无边际的冥想。
被时钟唤醒的宿梦,远不及在聆听鸡鸣犬吠,谯楼钟鼓来的更有诗意。时钟来的太粗鲁,没有渐渐的过程,点必响无疑。鸡鸣钟鼓则抑扬飘渺,由远及近,追随清梦的游弋,又不太强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无论是月衔窗纸还是雾锁重楼,主人总能赖以准时作息。
都市的建筑以其高大塑造着自己的尊贵地位。出身僻地的人经受不住这种凌人的气势。渺小的身影在水泥结构的框架中逐渐找到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容身,梦还在辽远的乡野徘徊。乡音在藏匿在内心深处……都市剥离了人的身体与灵魂。于是,听力在剥离的状态中渐渐麻木、委顿、消失。过段时间,就没有都市人与乡下人的分别了。
听力的消弭使情感变得更加脆弱。匈牙利的作曲家赖热什的一曲《忧郁的星期天》,像一杯盛满忧郁的酒,酌饮者很多都不能自拔,有些还自取灭亡。城市是积攒抑郁的容器,人往来穿梭其间,丧失了生物性的本能,如同机械般的劳作削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智慧。麻木的失落的心在抑郁的诱惑下,是可能走向迷途的。这首歌曲据说被锁在美国某音乐学院的保险柜中。保险柜固然可以锁住曲谱,锁不住的是听力消匿的人心底原本就有的忧郁,它可以滋生蔓延成郁郁葱葱的大树。
谯楼钟鼓与鸡鸣,是消弭抑郁的良药。
我在古卷中誊写其间藏匿它的美好:鸡声茅店月、细雨梦回鸡塞远。
好多山以鸡鸣为名,却是都市人绝好的去处。许多人带着与浮华决绝的恒心,敞开空虚的心扉和麻木顿拙的双耳,来抛弃浮生中淤积许久的忧郁。
精神在四季颜色斑斓、林木葱翠的山原乡野舒缓散漫,听力也山寺钟鼓林木天籁中中得到恢复。
他们肯定又能捕捉到曾经消匿的飘渺声响了。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格高莫过于八大山人2017-08-10
- 《汤文选谈艺录》选摘2017-08-08
- 2亿元兮甲盘的文字考2017-07-31
- 言论 | 传统文化断层导致美变异2017-07-26
- 书法无“韵”,只能落俗2017-07-21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