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人书法”这个概念严格说来是一种泛指。它是指既有传统文人书法的某些特征,又有某些现代理念的一种创作流派。按照这一区分,当代的“智性书写”、“诗意派书法”、“性灵派书法”等都可划入“新文人书法”之列。当然,上述的创作流派都还处在萌芽期与初创期,能否形成有影响的创作流派,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拓展。笔者认为,“新文人书法”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书法流派,是书法界对“新文人艺术”思潮的积极回应。但是笔者同时又认为,“新文人书法”的未来发展绝不会是单一的形态,它必将是多向发展并形成多元形态与多种流派。
应该看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书法热”正在退潮,而书法的“冷思考”正在加强。目前阶段正是“新文人书法”的发端期与滥觞期。上述“诗意派”、“性灵派”、“智性书写”等创作流派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新文人书法”在新时期应运而生的发端迹象。
目前,参与“新文人书法”讨论的大多是书法界一批年轻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并且理论家占居多数。诸多理论家参与“新文人书法”的研讨,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它体现出书法界的一种理性思考意识。但是要看到提倡“新文人书法”的诸同仁对“新文人书法”的观照角度与认识程度是不同的,提出的观点与见解也会各不相同。“新文人书法”还处在一种探索期,应该鼓励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允许并提倡和而不同的多流派并存。
但是具体到一家一派,又需要有严谨的思辨与深入的阐释。在过去出现的“书法主义”、“学院派”、“流行书风”等书法流派(或称“书坛现象”)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思辨不足和思维混乱,这导致了它们的“先天不足”,故只能是书坛上的“昙花一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理性思辨意识极强的时代,科学精神与理性意识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样也在影响着文艺的发展与嬗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作理念的深浅雅俗,决定着创作流派的生死存亡。理性思辨深刻,创作取向正确,创作就能深入和精进。反之,创作就会流于表面化与浅俗化,更难形成有意义的创作流派。
1997年,《书法家》杂志发表笔者《谈“书意”与“诗意”的统一——兼谈书法创新与诗意派书法》理论文章,这是笔者撰写的第一篇论述“诗意派书法”的文章,此后又在《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述“诗意派书法”的文章。其中《书法导报》1996年第1期连载发表的《诗意派书法的创作与批评》、《中国书画报》1994年第34期发表的《字意·书意·诗意——谈当代书法创作取向》等文章,对“诗意派书法”的创作与评鉴均有深入的阐释。与此同时,笔者还结合对传统书法的研究与当代书法的创作评论,以“诗意派书法”的创作理念,对传统书法的风格意境与当代书家的创作得失撰写过多篇评述文章。这些评述研究文章曾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1999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先生发表《探索“诗意” ——书法的本质追求》理论文章,对“诗意派书法”的创作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诗意派书法”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这种“诗性”的根源,就在于汉字本身具有的“诗性化”特质。我们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式演变形成,汉字的复式结构使得中国人形成了多元观照的思维模式,汉字的结构方式与认知模式奠定了中华文化的“诗性化”基础。它与西方由拼音文字而形成的思维方式有着截然的不同。西方有很多文化学者都曾谈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并认为只有吸收东方文化特质才能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东方文化的“诗性化”特质表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书法是由汉字的艺术书写而形成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与汉字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由于书法创作的工具——毛笔的笔软特性,使得书法线索在丰富性、多变性、可塑性、会意性、表现性各个方面更容易传递和表现内蕴丰厚的诗意美,这或许正是熊秉明等人称中国书法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原因所在。
“诗意派书法”重视“字意”、“书意”与“诗意”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整合,重视作品创作的构思与立意。它既保持了传统文人书法重情达意的创作旨趣,又渗入了现代艺术重构思,重设计整合的创作理念。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诗意派书法”是“新文人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新文人书法”中有明确创作追求与评鉴标准的一种创作流派。
关于“诗意派”书法,笔者不仅撰写过十多篇研究文章,而且也发表和创作过一些作品。例如《友声书友逸事录》一书中刊发的草书斗方“洒脱”,作品以爽健洒脱的书法线条和灵动自然的草书结体传递出人心的“洒脱”之象。以“字象”显“心象”,用“书意”表“诗意”。这正是“诗意派书法”的旨趣所在,这幅作品,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章法,都能展示一种“洒脱”的气象,故能给读者与欣赏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诗意派书法”重视彰显汉字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诗意化特质,有着明确的创作追求。它虽然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将“诗意派书法”归入“新文人书法”之列,是比较恰当的一种区分。如果说“新文人书法”是一种书法思潮,那么“诗意派书法”就是“新文人书法”中的一个具体流派,这就是笔者对“新文人书法”与“诗意派书法”两者关系所作的思考与定位。
相关文章
- 宗白华的书法美学思想2014-08-08
- 后东方主义与中国书法文化世界化2014-08-08
- [唐]欧阳询·三十六法2014-08-01
- [唐]欧阳询·用笔论2014-08-01
- [唐]欧阳询·传授诀2014-08-01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