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

气韵生动——书法的生命精神
2013-10-18 11: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气韵生动——书法的生命精神
 
  是书法品鉴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指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家撷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点线律动以至章法布局的内在节奏,使欣赏者获得蕴藉丰富、生动连绵的艺术美感。中国画记中有谢赫的六法,居首一法即是气韵生动。历代书家也都以气韵生动作为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以气韵之有无、高下、厚薄而分判。书法作品自以气韵生动、高逸为上。气、韵不可分。是由决定的,的本体和生命。与相比,属于更高的层次,展现于整幅作品,有了气韵,书法作品自然生动。而范畴正是道家尤其关注和重视的。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日通天下者一气耳,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气的发用流行也意味着生命精神的祖露与张扬。晋代道士葛洪在《抱朴子·至理篇》中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干万物,无不赖气以生者。道家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质,人之精神亦以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气是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艺术的生命也是气,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与气密切相关。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活动,就是气的运化过程。对书法作品的艺术审美活动,就是对作品蕴含的气的感应过程。
 
  书法艺术可以理解为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诊解和迹化,书法艺术中的喜怒哀乐,激昂腾越,是生命本质与状态的一种符号化显现,是其不可抑制的生命冲动的审美化再现。书法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也正在于表现生命、观照生命、提升生命。从范畴的视野,我们可以从对生命活动的认识进人到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把握。
 
  蔡邕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认为:“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字敲斜。志气不和,则字颠仆。由此可见,历代书家都强调欲书前必须保持主体精神的凝聚、专注,思想集中,凝神静气,排除杂念,保持头脑冷静,气血调和,方能臻于佳境。
 
  完美的书法作品就是书法家不可遏制的主观情感投射、诉诸笔墨的结果。而书法作品的气又分为内气外气内气是从一字有气势、韵味而言。外气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乃至整幅作品呼应得当而有气势、有韵味。内气要使每字有气势、韵味,即在点线笔画之间巧作安排,使笔墨的浓淡、轻重、疏密、缓急、肥瘦等合理调度,错落有致。外气要使全幅作品活起来,富有表现力,需要更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更纯熟的技法运用,组织好虚实、疏密、管束、承接、映带、错综等。正如清代朱和羹在《学书要记》中云:“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划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
   道家言,往往精气神并举。古代书家言,亦是精气神联言。蔡襄在《记书》中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曰:“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这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是书艺风采神韵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必须在书法中显出生气,显示一种生命的节奏和动感。因此书法审美中的又与骨气相联系。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刘熙载在《艺概》中认为:“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日洞达者,口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另外,历代书家在关于气韵生动的记述中还涉及到要求去除妇气俗气等不良习气,并从书法中养气益神。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亦能助气。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述学》中以气韵品评书法,如评张裕钊书法:“高占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通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末、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邓石如书法:“临南北碑最多,故其气息规模,自然高古。在碑刻方面,他也多从气韵方面剖视,他曾赞扬《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理通,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搓,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络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而《龙藏寺》碑则秀韵芳情.馨香溢时,然所得自齐碑出。齐碑中《灵塔铭》、《百人造像》,皆干瘦硬中有清腆气。然得书法中的气韵,并使之达到生动的境界,是极为不易的。他指出:“夫艺业唯气息最难。清代的赵之谦名满天下,但康有为尖锐地批评:“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伪叔之罪也。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认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他又引五代荆浩《笔法记》中解释气韵的话:“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感。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宗白华对此给予了现代阐释:“这就是说,艺术家要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取出对象的要点,同时在创造形象时又要隐去自己的笔迹,不使欣赏者看出自己的技巧。这样就把自我溶化在对象里,突出对象的有代表性的方面,就成为典型的形象了。这样的形象就能让欣赏者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所以黄庭坚评李龙眠的画时说韵者即有余不尽。中国书法作品之气韵,是一种节奏,韵律,是书法家通过自己的慧心把节奏化、韵律化的自然又从书法艺术中表现出来,使书法中一点、一画有节奏,一字结构有节奏,以及行有节奏,篇有节奏,是节奏、韵律化的微型自然。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一文中曾谈过:“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总是静的形势,而其所以能成就这样形势,却是动作的结果,动的势。今则静静地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像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凡具有生命的字,都有这种魔力,使你越看越活。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