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教学 > 临帖指南 >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2014-07-07 18:03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的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的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的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的即兴 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的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的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的楷法,其骨力的刚健、笔法的精到、结构的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的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的艺术风格。


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85岁(公元557~641年)。


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


“欧体”的艺术特色


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


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
《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
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
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
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


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
1、《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72岁书。
2、《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75岁书。
3、《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76岁书。
4、《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81岁书。
5、《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
 

欧字的书写笔法
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的。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


“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的明快风格。
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


一、折法
折以成方,是欧体的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


(一)右折
1、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的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
2、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
3、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
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的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的误笔。
 

(二)左折
1、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的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
2、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
3、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


二、侧法
“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 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
“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
“点”法化势:
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的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
“点”法化势举例如下:
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 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


三、 勒法
所谓“勒法”,即横画的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 愈收愈紧的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势欲平而画欲曲
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的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
(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
“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 成一种对抗的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的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
(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
1、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的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的浓淡 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
2、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
几种常见横画的具体写法:
(1)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 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
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2)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
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
(3)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


四、 努法
“努法”即竖画的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 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的中段绷得紧紧的,故名努也。”(包世臣语)
几种常用竖画的具体写法:
(一)垂露
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的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 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
(二)悬针
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
(三)曲头
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 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
(四)向背
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 此法而少用向势。向势略。


五、掠、喙法
“掠”即长撇的写法,“喙”即短撇的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 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的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的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
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的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
六、策法
“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 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的发笔和收笔的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的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


七、 趯法
“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的重要笔法,也是写 欧字最难掌握的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的方向与运笔的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的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
几种常见的钩法:
(一)直侧锋钩
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
(二)心钩、戈钩、浮鹅钩
这三种钩的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
(三)平钩
平钩的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
 

八、磔法
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的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 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
1、平捺(例图17)。“道”、“之”等字用之。
2、侧捺(例图18)。“文”、“是”等字用之。
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