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绪墓志》刻于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纵67厘米,横69厘米,26行,满行27字,共677字。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
偶尔浏览《鲁迅日记》,其中写道:
“(1920年)五月十一日晴。上午齐寿山赠《元绪墓志》一枚。下午往午门。晚至中央公园俟二弟至饮茗。”
“二十九日昙。上午往部。午后访汤尔和。往留黎厂买元譿、元恩、元顼、李元姜墓志各一枚,计泉五元。下午往病院,晚归家。雷雨一陈。”
“二十八日晴。午后往留黎厂买《元容墓志》一枚,泉乙。”
日记提到了若干元氏墓志,其中有《元绪墓志》。若把此志出土时间和鲁迅所记时间对照一下,可以看出鲁迅所得《元绪墓志》拓本时间较早。
墓主元绪字少宗,乃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曾孙,乐安王拓跋范之孙,拓跋良的长子。拓跋良卒后,时任洛州刺史的元绪嗣王位。《魏书•明元六王传》载有其祖、父的事迹,未及元绪。《元绪墓志》内容极具史料价值,追叙元绪先人的英踪伟迹以及称颂元绪本人的德行与宦绩。由此可以看出,北魏墓志刻石渐成定式,志石多方正划一,规格大小与身份登记密切相关。志文内容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
《元绪墓志》刊刻精良,讲求法度,刀口干净,字迹清晰,少有斑驳漫漶。书体美观,后世罕有其匹。用笔劲健而富于变化,方笔、圆笔交织参互,结合巧妙。方笔处见棱角,圆笔处能刚中显柔。有的点画几乎是一个三角形,锐度颇显犀利,有的点则偏圆,严谨中见活泼。结字端稳,中正者较为缜密,劲健而爽利,奇异者多见变化逸趣。以横画主笔为例,可见处理变化多端。“文”字粗壮有力,自起笔至收笔渐细,“十”字竖画偏右,以粗细保持字形平衡。“其”字笔势荡漾,字形飞动。“五”字粗壮有力,气势惊人。“上”字一波三折,体态飞扬。“子”字重心下降,平中见奇。“昔”字形收缩,唯横画突出而更为醒目。“若”字横画粗壮,斜向角度很大,夸张有趣。“贵”字长横画突出险峻之势,与“贝”部多笔横画形成呼应。“州、于、无”三字中点画有不同方向,巧妙运用,使得字态各异,变化多端。在多数字形中,常常有突出的一二笔,出人意料,如“响、尊、抽、非”等字,打破重心,点画使力,狂野奔放,顿挫分别,极具力量感,可谓别出心裁。左右结构讲究避让,这一点区别于其它墓志,但不影响点画伸缩,自有妙法。撇、捺、点、钩等皆显气势,威而不怒,内蕴力十足。
由于书家不同的创作个性,最终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刘勰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言“风格即人”则更现代一些。形成风格的原因,是由于书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等等各不相同。北魏墓志作者多半是无名氏,情感和心态由此是最真实的。不为书法而书法,是一种本心。当代书家学墓志,很多是一个皮相。隔膜的原因在哪里?书和人的不协调。就像当下一些书家盲目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妄图以中国式风格来表现,本身缺乏内在的现代精神,无论风格看起来显得多么现代前卫,作品的精神内质和书家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缺少融会贯通,生硬而不伦不类。墓志不要只看到表面,自然的风化,自然的演变,需要自然的心态,自然的理解。
相关文章
- 《圣教序》结字技巧总结分析2017-07-03
- 《张迁碑》临习要点2014-08-05
- 资料·眼界·学识·才情2014-08-05
- 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2014-08-05
- 薛元明谈入帖2014-08-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