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碑阳
《峄山碑》据传是秦代李斯留下来的碑刻之一。李斯小篆墨迹不复流传,我们现在临习《峄山碑》,其实是以笔追刀,力求用笔墨来还原李斯小篆的精神面貌。临习此碑,以中长锋兼毫笔为佳。秦朝用笔,皆为狼毫,日常的书写材料为竹木片、绢和丝织品,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不易受墨,不必担心会出现渗墨而使线条不光洁。《峄山碑》的线条如棉里裹针,细而挺劲。墨的选择以不浓不淡为好,太淡伤神,太浓易燥。纸的选择以不易渗墨的夹宣为宜,《峄山碑》的线条质感强。因此,线条在纸上表现出来的也应该是光洁通畅,婉转温润的。《峄山碑》的起笔、收笔皆为藏锋,行笔速度与力度均匀,粗细一致。把握好线的方向,不能偏离中轴。弧线在《峄山碑》中大量的出现,要注意弧度的均衡、平稳。转折的地方慢行,调整笔锋,避免出现偏锋和破锋,保持中锋用笔。线条的交接属于线端相接,写完一线,与另外一线的相交,不能用力太重,出现墨猪。多个线条的互相分割穿插,要注意线条的先后顺序。“篆尚婉而通”是篆书的美学法则,线条的书写要遵循此规律。
《峄山碑》的结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独体字。字形长方,有的略近于正方,碑阳的字中宫稍松,碑阴的字中宫稍紧。结构因字立形。上下结构在《峄山碑》中有上收下放,上放下收两种。也有上中下结构,但在《峄山碑》中很少,如“莫”字就为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可分为半包围(如“臣”字)和全包围(如“国”字)。独体字在《峄山碑》中比较多,如“立、六、方”等字,有些字在楷书中是独体字,在小篆中反而归入其他结构,如“在”字。《峄山碑》的结字工稳对称,把握规律,才能为艺术创作打好基础。《峄山碑》的碑阳共9行,每行15字,计135字。呈纵势长方形,因为结字中宫稍松而字距稍密。碑阴计87字,结字中宫稍紧而字距稍松。《峄山碑》字势纵长。在临摹的时候,将纸折成长方形用朱砂打界格实临,既可以训练自己对章法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可增加装饰美。
李斯的小篆被称为“玉箸篆”,在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峄山碑》法度严谨,是小篆的优秀代表,临习《峄山碑》可以为我们学习小篆打好基础,深刻体会小篆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美感,追源溯流才能取法乎上。
相关文章
- 《圣教序》结字技巧总结分析2017-07-03
- 《张迁碑》临习要点2014-08-05
- 资料·眼界·学识·才情2014-08-05
- 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2014-08-05
- 薛元明谈入帖2014-08-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