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安书法评
孟庆星
初识安陆刘子安,粗犷敦实的体型轮廓,加上他的商人身份,确实没让我把他和潇洒儒雅的行草书法、书法家联系起来。记忆中,刘子安正式接触书法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在全国的大型比赛展览中屡屡获奖。
甲午秋游安陆,刘子安将其业师安陆书协主席聂武先生介绍给我。聂先生笔调清雅,刘子安从其游,初上书法之道就没有走弯路,这为他以后书法艺术道路打下了比较好的根基。而刘子安待其师恭而谨,颇有尊师之道。
刘子安外表朴实,而笔性却是清明灵活,可谓心里有空。观其学术之路,好像没有多少年,他就在传统中打了不少回合。在和传统的过招过程中,刘子安很快、也能很清醒地知道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进而将传统某些元素较和谐其融入到其书法创作中。当然,这种成功融入还意味着刘子安对当代书法展览文化的敏锐地把握、领悟能力。于是钟王小楷、宋四家尤其是黄庭坚的草书都能在其作品看到它们的影子。
在当今流行书法展览文化中,精致的二王书风泛滥,刘子安的书法创作也不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二王书风看多了,总让人产生腻味和甜俗的感觉。许多盲目跟风者,如效颦之东施,虽步履摇曳,终不似真。刘子安书法追随时风,但又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可以从他最近的以汉简草书为追仿对象的作品看得出。
说实话,在书法创作界,取法汉简,在碑学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也不是一个新鲜的事。两汉时间跨度大,汉简几乎存留了魏晋书法走向自觉之前所有的正体、草体、官方的、民间的各种类型的书法图像资料,实是书法学习的一个宝藏,但学汉简者多流于表面化的捺尾垂脚整体一类的东西。对其中的草书一类的东西当代学书法者多有忽略,刘子安在流行的二王展览书风中找到这么一个边缘的点,从这一点上还是能看出作者的聪明之处的。
从形制和材料上看,与其书法的取法路径相对应,采用的是加宽了的简牍的式样,这也不新鲜,不同的是刘子安比一般人作的逼真、地道。因为没有看到实物,对其更详细的设计“工艺”不了解,就没法妄评了。但拼染粘贴是少不了的。从里面文字的书写来看,一整篇文章被分成截然分开的大小不等的块面。这些块面可以被称为视觉游移可选择的电视接收频道。这也是当代展览书法创作惯用的方式。可贵之处在于刘子安对汉简草书模拟的纯度和熟练度上。草书类的汉简看起来新鲜,但模拟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首先的原因就在于其民间和手写的特性,造成其符号包括用笔结字多呈不稳定状态,其次,这些汉简多为片断式,想在这些残简断牍中,即将它们连成一片,又在里面打开一片天地,是需要一点聪明的功夫的。这都造成了汉简特别是草书类汉简“中看不中吃”的特色。但刘子安却能在这方面狠狠咬上一口撕下一大块肉,硬是撑着劲创作出一件件作品来,在整体能保持调子统一的前提下,又充分利用草书汉简图像不太成熟的多维度特征,横说竖说,左涂右抹,从而让作品保留了较多的层次,与汉简书法形成自然的“上下文”关系,这也确实反映了其较强的模拟和创作的功夫。刘子安这类以汉简为素材的作品,如一个手牵毛骆驼的西域汉子入都下红绿闹市,虽风尘扑面,但又感觉新鲜。
在古代,西汉的晚期草书就已经在各个层面被广泛的应用,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规整化的章草的形成,而章草又直接孕育了魏晋二王今草书法。通过这条线索,可以看到章草的枢纽作用。刘子安这幅作品成功之处最主要的就在于对草书汉简模拟的纯度和熟练度上,当然这也可以看成其短处。如果不是为了展览而展览的猎奇的话,刘子安在此更深挖下去,打通更多的线路,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相关文章
-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奖书家徐右冰2017-06-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2015-03-11
- 黄文泉书法作品2015-03-12
- 意趣横生 洒脱自然2015-03-12
- 把字写活了2015-03-12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