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精彩专题 >

学书之路
2013-11-12 16:39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学书之路
王庆昌

屈指算来,研习书法已有三十多年,书法给了我很多乐趣和感悟。读书、临帖、创作,有书法相伴的日子平静、充实、愉悦。
1978年,我从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后来到县文化馆从事书画工作。由于工作和爱好一致,我更加醉心翰墨,沉浸在字帖画谱之间。当时邢台地区书画学习氛围很浓,群艺馆的杜宇舟、林启天老师每年都组织一个月的业务培训,文联的李智刚老师经常邀请周思聪、白庚延等名家来讲课,书协的孙学东老师组织我们到西安碑林、浙江美院等地参观学习••••••
我感觉自己似乎站在书画艺术的门口,里面博大恢宏,气象万千。
白庚延先生说:“学习书画不是长跑赛,也不是短跑赛,而是接力赛。”十个年头,我勤练基本功,持续地在内心传递着、承接着书画的接力棒。直到1987年参加河南书法函授院的学习,师从李刚田先生,研习《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汉隶碑帖。李刚田老师多次指出,学汉隶贵在平中求奇,用笔要在汉简、章草和清人墨迹中探讨。在名师的指点下,1998年,我的一件以张迁碑意融汇尹秉绶风格的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隶书展。
为了拓宽视野,我开始将书法学习的重点放在章草上,对《出师颂》、《平复帖》、《急就章》下了一番狠功夫。其中,《出师颂》对我章草创作影响最大,此帖朴茂古雅率意天真,笔法凝重而飞动,结字茂密而奔放,章法浑然天成,文化部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的获奖作品就是受此帖的启发。2012年,我尝试将原来严谨的创作基础作些释放,把《平复帖》凝重古拙,率真自然的笔意融入创作中,加强墨色对比,强化视觉效果,书写上追求“将浓遂枯,带燥方润”,作品在第二届全国老年展和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书法节中获奖即是这种探索的有效实践。
记得学画时,老师讲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而书法一旦落笔便无法附加,所以写书法作品前要精心构思,从内容选定、风格取向、章法布局到虚实对比都要做好设计。书写时放松挥洒,自然天成,笔墨相生,行笔在有意无意之间,才能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深化,尽精微而致广大,努力探索、提炼自己的笔墨语言,要如石涛所说“学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毛燕萍简历
下一篇:李芳庆评王庆昌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