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子猛:翰墨舞动人生
2013-11-12 10:31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2008年5月25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评选结果揭晓,晋江市龚子猛以行草作品荣获三等奖,是全国35名获奖者中福建省惟一获奖者。
“获奖只不过证明我有进步而已,并不说明什么”7月16日,龚子猛从北京领回红红的获奖证书后,记者再次采访了他。
(1)书法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会找一种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与自己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如养花、钓鱼、打球、听音乐、习书画……
“书法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龚子猛说,作为一门中国独有的高雅艺术,相濡以沫40余年,书法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不再仅仅是荣耀与光环。它就像好友一样,与他朝夕相处。每当繁忙工作之后,挥毫泼墨,与书法神晤,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顷刻便烟消云散。
其实,人与一种物品接下不解之缘,有时出于偶然,但有时也因先天血脉上的遗传。
龚子猛与书法结缘,属于后者,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说得益于父亲的潜在影响。其父龚纯钩除了写得一手好字外,兴趣爱好广泛,且处事豁达淡薄,凡事随缘。这不仅使龚子猛也亲近起书法来,还使他形成了凡事不刻意、讲究自然的个性。
五六岁开始,他便承父教学书。然而,真正让书法走进其人生并进一步成为他生活中重要部分,是在他参军后。在部队,他广临碑帖,笔耕不辍,楷隶行草,皆得于心,尤对汉代《张迁碑》、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孙过庭《书谱》、魏晋小楷等研习颇有心得。1982年,年仅22岁的龚子猛便获得军区书法比赛一等奖 。
在他眼里,书法艺术有如一颗千年古树,根深叶茂,需勤奋呵护,只要掌握它的成长规律,不断给它以养分,它就会为你开出艳丽的花朵。
1996年,龚子猛从部队转业到了民政部门工作,2002年,任慈善总会副会长。 一面是细致与繁琐、慈爱并存的工作,一面是激昂旷达与安详宁静同在的书法。二者奇特地组合在一起,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补充和交融。一面在工作中磨炼自己,锤炼意志,体悟真情,把对弱者的悲悯、对人性的关爱融入到书法中,一面继续临帖习书,与大师的一次次心灵交汇与沟通,在书法的“千年古树”中吸取精髓,因而,他的行书作品线条多变、用笔细腻、流畅洒脱;草书作品线条刚劲,变化多端,有很强的韵律感。为了集楷书的端庄大方、草书的肆意与激昂、隶书的疏淡与宁静于一身,在书法天地里,他临池不辍,几乎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2)继承+创新=个性
“这次册页展,我投了3本 ,最后的一本是行草册页,本来不想投的,没想到歪打正着,获了奖。”
本次获奖确实不易,从15000多件投稿中初评选出2000件入围,再经复评刷掉1200件剩下800件作品,最后经终评剩下444件作品入展,再评选出35件获奖。评选程序之复杂,前所未有,龚子猛本来对获奖也没抱任何希望,不过,他还是很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入围。按评选程序,复评入围的作品都要一一公布在中国书法网上。5月5日晚,龚子猛守着电脑。晚上10点,网上还没有看见自己的作品,到了半夜,他终于看见了自己的那件行草作品。第二天早上,朋友打来电话说,那件获奖了。
“可能因为有一定的个性,所以获了奖。”龚子猛认为,在现代高手林立的书法赛事中,要想入展或获奖,如何学习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很重要。仔细研究那件行草作品,从内容上说,作品中的字皆有出处,都能在名家碑帖中找到影子,但又不完全像碑帖上的字:有的字既像“二王”的,又不完全像, 有的字还融入了赵之谦的风格,不少的字还有魏碑体风格,作品不只是对古代名家简单的复制,而注重集百家之长后自成一体。
“学书者不能仅停留于临摹他人,还要大胆融入时代特点和个性特点,使作品具有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才能独树一帜。”龚子猛说,创新,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形式上,参展参赛的作品 ,尤其要追求展厅效果 ,一定要大气。本次获奖的行书册页,从章法布局上说,也有别于传统,采取了右边正幅行书,左边落款小楷的布局方法,加上独特的装裱形式,使整件作品既小巧袖珍,又大气典雅。
都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写的字与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字入手一下读懂龚子猛却不易,他楷行草隶样样在行,看不透哪种字体最接近他的个性特点。
“人是很复杂的生命个体,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所以,光看一个人的字,的确很难看透一个人。”龚子猛说,造型、线条、墨色是书法的三要素,书法尤其是线条的艺术,它主要通过线条的变化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掌握了书法的要领,领悟了线条变化之道,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有时候,我喜欢静,这时的性格就像隶书,柔美;有时,我喜欢热闹,这时的性格就像草书,飘逸潇洒。”
龚子猛说,书法更如酒,是他生活中可供触摸的温暖元素,所以,无论是工作中也好,挥毫时也罢,从未感觉到苦,惟一慨叹的是时间匆匆。在习书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深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得越多,练得越多,个人心中要达到的书法境界反而越来越遥远。
但不管人事是沉是浮,不管周围是喧闹还是宁静,哪怕书法理想遥不可及,他都喜欢待在他的“墨醉斋”里,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练字,下午下班后还是练字,挥毫泼墨,陶醉在笔墨纸砚之间,一辈子。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奖书家徐右冰2017-06-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2015-03-11
- 黄文泉书法作品2015-03-12
- 意趣横生 洒脱自然2015-03-12
- 把字写活了2015-03-12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