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情感的载体
Q:请介绍一下您学书的主要取法顺序。
A:初学《颜勤礼碑》,这个时间比较长,大概有五六年。之后临习米芾、赵孟頫,兼习隶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选择了苏轼作为主攻方向,一写又是多年,学习苏轼让我初步窥得了书法的秘奥。而后,我上溯到二王探寻笔法的源头,从怀素《自叙帖》中学习使转,之后,再把米芾作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现在的书风面目。
Q:初学《颜勤礼碑》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
A: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我的书风在精巧流美的同时具有宽宏正大的气象,不至于失之薄滑。
Q:对于自己这个学书过程,体会比较深的是什么?
A:这个过程由约到博,再由博到约,循序渐进,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也有利于书风的融合。这一路行来,我深深体会到闭门造车是无法通向书法大道的。
Q:这么说你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多吧?
A:是的,平时经常和一些同道交流,向一些老师请教,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至于走弯路。一方面是技术上的交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理念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可以更准备地定位自己,找到方向。
Q:你的书风与很多学二王的书家相比,显得更质朴一些,这是不是你的主动追求?
A:作为一个书家,能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书法表现出来,让观者看到情绪的起伏,与书家一起共鸣,这才是成功的书家。随着情感的变化,作品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斤斤计较于笔法的精准到位,结体的稳定统一,容易忽视书法作为情感载体的功能。诚然,有些作品看上去很美,却看不到书写者的真情流露。对这个问题,我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始终坚持心中既定的目标,执著地追寻自己的风格。所以我自二王而下,取法米芾,兼及苏轼及元人意趣,力求自然书写的状态,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其中。
Q:在书法上,对自己有什么目标?
A:我始终觉得,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技术、学养和性情的完美统一。光有技术只是书匠,一个成功的书家必须要具备精深的学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有意味;必须把自己的性情融入书法,这样的作品看起来才生动有趣,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我的目标。
相关文章
- 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奖书家徐右冰2017-06-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2015-03-11
- 黄文泉书法作品2015-03-12
- 意趣横生 洒脱自然2015-03-12
- 把字写活了2015-03-12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