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编辑,日常编务忙碌,我的篆刻创作时间相对有限,而各方求印者日多,印债累累,常年堆于案头,视之可畏,颇有应接不暇之困。这样的情况,逼得我不得不进行一些调整。以前刻印,很多是自己纯粹的创作,可以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印文,风格也可以尽情探索。而现在,绝大多数的创作都是他人所求,不但印文多为名章、斋馆印之类,而且印石也多由求刻者提供,大小、材质无可选择,甚至形式往往也指定为鸟虫篆印等。诸多限制之下,我不免创作兴趣大减。起初,对这样的作品,我大多规规矩矩,干干净净刻好交差。但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可能要长期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少有时间搞纯粹的创作,于是我在创作态度上有了重大的改变,把这样的作品也尽量当成创作来认真对待。就拿2011年来说,一年下来,盘点创作成果,也算丰硕,出本印谱够了。前不久,我参加了“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得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中,能有闲暇纯粹创作一方篆刻,对于我来讲成了奢侈的事情,真是汗颜!惟其如此,当我有感而发创作时,分外投人,充分享受篆刻带给我的愉悦。
2011年清明节后,我到邙山踏青。邙山又称“邙岭”,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广义的邙山西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向东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我登临的就是广义的邙山的尾巴—郑州市北的广武山最东头,即郑州市的黄河游览区。这里原本是几个光秃秃的土山包,因为毛泽东主席曾在此视察黄河声名大振,后来植树造林,增设楼台亭阁、炎黄二帝像等,成为游览区。若论风景,这里实在一般;若论气势,则可圈可点。30年前,我上初中,班级春游,我首次游览邙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一同登上极目阁,俯瞰黄河,看双桥横跨,大河奔流,非常激动。我们大声诵读极目阁的对联“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中国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篮”,不无稚嫩但又生气勃勃的声音在山间回荡。此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撰写得恰到好处,让我当时好生崇拜!
如今,年届不惑的我再次登临极目阁。山下绿柳成荫,繁花似锦;满山松柏已经郁郁葱葱;黄河依旧烟波浩渺;不时有成群的学生说笑着从我身旁跑过……风光如昨,同游安在?流年似水,转眼间30年韶华已逝,我整日案犊劳形,心底里再没有少年时的明澈。抚摸着极目阁已经残破斑驳的对联,少年时诵读的声音犹在耳边,一种莫名的伤感溢满心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乳”,滚滚东逝水流走了多少人的少年豪情啊!
怅惘归来,感慨良多,遂刻印纪游。印文是宋词中的句子“旧游无处不堪寻”,大印,四面长款。本来是有感而发,在一种调怅的心情中开始,但是创作过程过于漫长,刻着刻着,慢慢陶醉于鸟虫篆印的缜密优雅,等到刻成,那种愁绪已然淡去。篆刻是一种如此优雅的形式,优雅到连惆怅都不能浸染……
这是我2011年屈指可数的纯粹的篆刻创作之一,也是我一年中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在华丽优雅的面貌之下,你可读得出那一分淡淡的怅惘?
印面尺寸:5.5cmX5.5cm
材质:寿山石
边款: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南宋章良能好雅洁,工词章,有《嘉林集》百卷,早佚。仅存此一阕
《小重山》,见于《绝妙好词》卷一。
辛卯清明,赴北邙,登极目阁观黄河。忽忆三十年与同学少年同游
此地。烟水苍茫,物是人非,不禁怅然。归来作此抒怀。
谷松章并记于冠玉堂。
相关文章
- 篆刻艺术的章法布局(4)2017-08-08
- 篆刻艺术的章法布局(3)2017-07-26
- 篆刻—印章知识大全2017-08-08
- 读印之乐:齐白石“见贤思齐”印2017-07-11
- 什么样的印章能拍出天价2017-07-04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