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教学 > 临帖指南 >

汉字与书法——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九
2013-10-16 16: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汉字与书法
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九
主讲教师:于钟华(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主持人、济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学概要
剖析汉字特征,找出书法的含义及本源,引导学员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进而提升学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员的理论知识。
 
课堂实录
一、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有人认为汉字在先,书法在后,还有人认为汉字与书法是同时产生的,也有人认为除去汉字以外的书写方式也可以称为书法,比如字母文化。那么这些观点到底对不对呢?
关系不理清楚,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书法。原来的展览中,有蒙古文、伊斯兰文的书法作品,后来慢慢就没有了。西方也有书法这个词,比如伊斯兰书法。把一个字母书写得很漂亮的书写方法和中国人讲的书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它是审美的书法,而我们的书法不仅仅是审美。如果仅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就见仁见智了。我们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情感的起伏带来了审美的转换。所以仅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是很难讲清楚的。因此,我们应该退回来讲什么是汉字,什么是书法,只有把这两个含义弄清楚,我们才能讲谁早谁晚,才能讲到底有没有汉字以外的书法,或者说他们是同步还是有先后。
那么汉字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常常会有不言而喻的设想,认为这个概念不需要多费口舌,就会自己彰显出来。事实上未必是这样。比如说什么是汉字?中国人每天都在用,这就是汉字啊。但是汉字中前面有最早的甲骨文,然后有金文、籀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楷书即为真书。那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是讲汉字就不会去讲甲骨文,甲骨文代不代表汉字,如果走到国际上,可能会说是,你如果和老百姓说这个是汉字,他会说这个是汉字的一种形态,拿金文问他,他会说这个是古代字体。我们讲的汉字一般来说大概是楷书。不要小看老百姓的认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有时候会干扰我们。我们因为学习专业所以知道还有甲骨文、金文等,但是老百姓说汉字他们是不指向篆书的。我们说专业也就是说他超越了常人的书写方式,常人的书写方式是真书,真书的历史是什么?真书才是真正的书法。中国书法史从真书时期开始发生了转向,前面是文字的演变史,后面是书法家的风格史。在文字的演变史中,甲骨文、金文等只是文字演变史中一个动态过程中的一段,终点成为了汉字。我们说幼虫变为蝴蝶,幼虫只是趋向于蝴蝶的一个过程。其实,文字学界、书法界都曾探讨过为什么汉字到了楷书阶段就终止了。有人认为楷书的写法有5万多字,隶书有2万多字,小篆1万多字,往前推之更少。于是得出结论,说因为之前文字太少,后来文字变多已经足够我们日常生活所用,所以就终止了。这个说法对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难道在这之前的两千多年,我们的文字不够用么?倘若不够用,生活怎么办?但是没有发生这种事情,国家政令正常发布,人们来往信件也能表述自己的意思,《诗经》、《易经》写得多丰富,人们到现在还在研究。陈振濂先生曾用2万字来论述这个问题,他认为,是因为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而文字的演变史在于我们手写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化,手抄终止了,文字演变也就停止了。当然我们这里还有个问题,现代高科技的出现,简化字的出现算不算文字演变?所以说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的,那么我们先不讲汉字为什么在真书这里停止了,我们先来看,甲骨文、金文等只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形态,汉字的演变是从开始发展最终趋向于圆满。
 
二、汉字的特征及意义
1、汉字有笔画。
中国人认为汉字是有笔画的,有起笔、行笔、收笔。英文字母里是没有横竖撇捺的。笔画是什么呢?是毛笔说话。毛笔说话的条件是什么呢?
a、这枝笔能够说话,即毛笔的性能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也就是毛笔的尖、圆、齐、健四个性能相对作用,笔画就有了。
b、人愿意让它说话,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说的是自然通过人融为一体,“然”是“成”的意思,“自然”即为“自成”,使这个东西得以成为它自身。庄子说物性即“物之为物在于其用”,毛笔之所以是毛笔,在于我们使用,使用它,使它的性能发挥出来了,才使它成为了它的自身。书法家使用毛笔,使毛笔成为了毛笔,也使自己成为了自己,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
甲骨文、金文是没有笔画的,只有线条。以前有人写篆书不得法,就把毛笔的笔头用火烧过再去写,或者剪掉笔尖去写。为什么?因为他发现用笔锋去写怎么也写不出来,篆书的线条里是没办法判断出毛笔如何出入的,也就是说笔法无法还原如何写字。笔画是有笔法的,我们根据这个笔画可以判断出毛笔的状态及其运行的方向。到了隶书的时候开始有了笔画,隶变的主要变化,一是解散线条,走向笔画;二是结构改变。
2、汉字结构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主要是针对汉字的结构而言的。英文字母的伸缩空间可能性就小很多,汉字伸缩空间大。还有就是人之在场。汉字结构的合理性在于我们手的运动。结构的合理性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只要你写得符合生理结构,顺应了肢体关节的运动,那就是合理的。
     3、与语言同步。
在中国古代,语言与文字是两个性能。掌握文字的都是少数人,往往是贵族,所以会语言的人对文字有一种崇拜感。到了唐代,文化普及走向大众,贵族精神慢慢消失。韩愈发起古文运动,宋明时期也发起古文运动,每次古文运动都是向贵族精神的一种回归。在这之前语言和文字是两码事,书写和语言表达是分开来的。但是到了真书、行书出现以后,书法就和语言同步了。文字体现在语言里叫做词组,在文字里叫做字组,字上下可以连带。
汉字三个特征的出现是一个动态趋向过程,完成的同时书法也就出现了。文字演变的趋向与最终指向的汉字的过程恰恰也是书法不断走向真正书法的过程,所以说真书既是真正的书法,也是真正的汉字。那么书法是什么呢?是汉字形成之动态过程的展示。
如果用哲学里“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即把汉字当做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以外。这类似于西方绘画,指向的是绘画的对象。画什么决定了怎么画。它指向的是一个个体,特指的一个对象。折换过来即书法是以汉字为对象,如何把汉字画得好看,不能忽略了书写的汉字对象与绘画对象的物之间的区别,绘画里的物是自然不动的,而汉字是和人互动过程中的生成的可能性,没有固定模式。如果将汉字进行统计,找出形式规律,那么就忽略了汉字的可能性在于人书写过程中顺手的结构。结构源于我们的顺手书写,方便书写。忽略这点,汉字就成为了一个死的形态,就会成为了造型艺术,而忽略了它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和动态过程的展示。将汉字写得好看、美的背后是真,顺眼的背后是顺手。我们应该站在哲学的角度思考而不仅是视觉的角度,所以汉字具有哲学性。
研究汉字与书法关系要找出背后根源,才能回到本源之处,和汉字最原始的关联之处。这个关联处不是在甲骨文,而是在真书形成时那个阶段,书法进入了本源,前面是一个形成过程,最终形成了道。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回到这个道上。汉字有三大特征,书写时也要不断展现这三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汉字以外的书写我们不认为它是书法。丢弃了汉字,就不可能成为书法。
 
 三、追本溯源的思维方式
大前年我感觉自己突然会写草书了,我原来写草书和你们现在一样,要查字典,然后不断地调整字形,打稿子。其实,这已经不是草书。有一天我顿悟,书法原来不是一种造型艺术,不是去设计书法,而是顺手地去写字,那么汉字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你如果进入不了本源,那么你就永远不知道书法到底是什么。诗人荷尔德林在一首诗中写道:“依于本源而居者,终难离弃原位。”在哲学中叫做“返源”也叫“返本”。如果把书法看做一条河,源头是魏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慢慢地返回本源,返回魏晋。越往下游淤泥就越多,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进行疏通,因为水的本质不在于污,而在于清。我们不断地回到本源,在这个过程中最终找到了源头。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做“悬置”。如果我们再慢慢地把这个源头进行深层挖掘,剔除外围的一些东西,那么就成了泉。找到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还需要知道水是怎么涌出的,这样的整个过程,在现象学里叫做还原。我们所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清淤的过程。比如,说一个人很有内含,即为将东西含着不外化,还要让人知道你里面有,你却没有去张扬,没有去炫耀。后来内含变为了一个名词,我们要把它还原成一个动词。书法本来是名词和动词合二为一,名词是它的一个派生物,动词是一个生成方。我们现在是活在书法作品里,虽然我们确实在研究书法作品,要写得怎么样,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只有书法的动词意思彰显出来书法的名词意义才有意义。所以把名词还原成动词,最终把他拆解开来,找到名、动词是什么,我们才知道究竟该怎么去做。
 
 
 
 
 
于钟华推荐书籍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 
唐兰《中国文字学》 
陈彬和《中国文字与书法》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
邓和《中国文字结构选解》 
周有光《人类文字浅说》 
刘延玲《魏晋行书构形研究》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