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资讯 >

王镛瓦当文题跋展绽放杏坛美术馆
2015-01-12 15:06 来源:张占国 作者:张占国

王镛瓦当文题跋展绽放杏坛美术馆


 

      1月2日下午,精心准备的“寸耕堂题跋天齎楼藏文字瓦当六十品”学术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灿然启幕,展出知名学者、中央美院教授王镛先生题跋瓦当文字书法作品60件,限量版作品集同时首发。闻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书画界人士将展厅拥挤得春意盎然,场面之壮观,如同朝圣,叹为观止。


      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题写展标,作品集由李学勤先生和刘庆柱先生作序。李学勤教授在序言中介绍:瓦当是中国固有的文物品类,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艺术价值。研习中国古史,最好经由汉代切入。研习中国古文字,也最好先自汉代着手,然后再上溯殷周。这是因为后世真草隶篆种种书体无不源起于汉,而汉代文字遗物又最称美富,简牍帛书,印章封泥,以及金文、陶文、碑刻等等,灿然大备,足与当时典籍、字书勘校对比。正因为如此,各种瓦当不仅为专家学者所推重,也常能吸引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本次展览王镛先生所题跋文字瓦当,全部选自山东收藏家王也藏品,其中多为珍异上品,有些是前所未见,如“天齎”瓦当,“半两”钱摇钱树纹半瓦当,内蒙古包头麻池所出昭君出塞四面瓦当,都是考古、文史研究难得的实例。王镛先生逐品详加考释,四体题跋,既勘校前人之误,又书写当世风流,引得参观者啧啧称羡。
作品集收录的六十品文字瓦当均为原拓原大印制,拓艺极精,这无疑增加了本书的直观性、可视性、科学性、原真性,大大突破了以往瓦当图录的视觉障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庆柱教授对此感慨:瓦当文字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王镛教授的撰文手稿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作,古今二者珠联璧合,可谓“相得益彰”!(艺兴)

 

 

 

【链接】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洪武在“寸耕堂题跋天齎楼藏文字瓦当六十品”学术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王镛,一位有风骨的文人

       在新年的第二天,能够和这么多朋友欣赏寸耕堂的书法题跋,对我来说,实在是十分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在此我谨代表张海主席、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展览的开幕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同时向王镛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我心目中,王镛先生是一位有风骨的文人。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认识王镛先生以来,他一以贯之地保持着他的品格,不管世事怎样变化,他的倔强、坚韧、耿健、厚朴始终不变,这是他独特的人生品格。好多朋友都跟我讲,王镛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高格,和他的认识追求、和他的品格追求是分不开的。因为有这样高格的、古风的追求,所以在他的笔墨中流淌着一种永远不同的风格。刚才我认真地赏读了每一幅题跋,内心很震撼!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流淌,这批作品会流传后世。


      王镛先生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丰富多彩,我觉得有三个特质感动了我:


       第一个特质就是在古与厚之间呈现出浪漫的特质。瓦当小小的、并不大,但在这小小的瓦当中,呈现出一个博大的、精彩的世界。题跋也很小,篆书、隶书、篆隶结合、行草结合,大小自然参差,在章法上构成了“王镛式”的独特语言,真的很高妙,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小的尺幅里面表现出沉厚,表现出博大,在古风里面透露出自己的追求。

       第二个特质,我觉得王镛先生是在新和奇之间寻找着博大和煌煌之气。我曾经欣赏过王镛先生的大幅作品,那豪魄之气,如天风之来。然而在这小小的题跋之中,他依然保持了他那样的态度、胸襟,洒洒洋洋,没有受到拘束,表现出一种正大的气象,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当下应该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来追求书法艺术。


      第三个特质:他试图把自己的视角伸向天空,用宇宙的观感来怀照书法艺术。王镛不简单说是从事书法的,提起王镛先生一定是篆刻、绘画、诗文,包括这一批题跋,乃至他的真草隶篆的书法,独具风格。我想他是以这种宇宙般的观感来关照书法,来打通各个方面。在当下,像他这样每天晚上三点钟才睡觉,一直不倦的耕耘,不管世事多么浮躁,好像离他很远很远——我每次向他求教时,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坚毅的、执著的、排他的品格。


      看了展览我大开眼界,谢谢王先生为当代书坛注入了新的气象,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