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逸品贷”在湖南长沙正式诞生。“逸品贷”是我国艺术和金融跨界结合的第一个可以使用艺术品进行抵押贷款的产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阶段,对鼓励金融资本的进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逸品贷”的策划人何鹏先生曾为金融界高管,后潜心进入艺术界并创办湖南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对艺术品市场有着多年的实战经验,加之深厚的金融行业知识,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个全新金融产品。艺文中国网作为中国专业的艺术文化类门户媒体,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逸品贷”发起人何鹏先生,并对何鹏先生进行了相关专访。
艺文中国网:您曾经在银行和投资机构担任高管,有着让人羡慕的职位,是怎样的一个契机开始热衷于艺术中心的创办?
何鹏:之前也有朋友这样提问,分几个层面来讲,首先就个人而言,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在社会中的需求都有不同形态的呈现,对于每一种形态,都有各自的成长。自己一直对艺术充满期待,虽然不是学习艺术的,但有着从好奇到喜欢到热爱的过程。大约在2000年之后即开始关注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2005年我第一次去了北京798,在此之前还去过央美、国美等专业院校看过展览,那时候的展览做得非常棒,实验性和体验性的东西非常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之后,就经常去艺术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包括之后在杭州、上海,都会去各种艺术馆,在长沙也会去博物馆,很遗憾的是,很多好的东西在长沙都看不见。在这段时间,开始接触湖南青年艺术人,他们有好的想法,可是没有好的展示平台,特别是很难有适合的场地来展现他们的艺术。当时,自己非常渴望有这样的平台,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开始着手创办艺术中心。
从另外一种层面讲,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喜好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有做事的冲动,这是感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理性的基础。在当时,在长沙做艺术中心的想法从性价比、成本等方面分析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从投资回报角度讲,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感觉到现在的人们对投资的是有误区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把投资看的很重,特别是投资一个项目,强调现金收益率,当然,从投资角度讲它并没错,但从真正的投资行业来讲,它是有很多种形态并存的,比如说保险,保险本身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就是保险,不能赋予它太多的功能,那一个投资人的资本结构应该有各种层面的投资构成。从个人经历来讲,现金回报的投资我已经见过太多了,也不能说其中没有风险,那么从风险的角度来讲,做一个艺术中心,一个和文化有关的这种投资的风险其实是小于其他项目实业的投资。
很多做收藏的人都会说,不怕上价的当,就怕上货的当。东西对不对才是最重要的,价格只是一个阶段问题,因为好的东西总会随时间升值。投资艺术品应该就是这样的。首先对艺术品要有非常正确健康的态度,如果是自己喜欢的,那从买回的第一天起就值得这份投资;如果不喜欢的,太看重的现金回报,那必定会很失望。我投资艺术中心也是这样的。在投资的第一天就认为它已经值回了票值,不会对我带来遗憾。现在看来,艺术中心为我带来的感情体验、文化体验、朋友关系等远远大过艺术中心带来的现金回报。站在艺术中心的角度从短期投资看,5年,10年,都不会期待有很强大的现金回报。很多人在问我的艺术中心有没有盈利模式,我更愿意谈生存模式,所以当时做湖南千年的时候,我们给艺术中心有个定位,首先是做有一定历史的,有一定学术高度的,有一定收藏的艺术中心,那么从5年来看,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但每年投在朝着目标前进。这种投资回报,是其他产业不能做到的。
艺文中国网:如果说投资艺术馆是为了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梦想,那最为理想的艺术梦想是什么样的?
何鹏: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不想设定一个目标说一定要达到怎样怎样。在当下,我们很多人的价值受成功学影响很深,而我每天和自己比,我清楚我在享受什么,我在经历什么,我是不是在进步,这个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于未来的艺术梦想来讲,因为艺术让我们视野不断开阔,可能我原来看见的,所谓的目标、梦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被超越,甚至改变方向。我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有太大的负担,做艺术一定要喜欢并且愿意,不能让员工背负伟大的文化梦想或者社会责任,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可以水到渠成的,只要我们做了。我们5年来做的展览,从不强调数量或者社会贡献度,但都是我们喜欢的认真在做的,因此现在回望过去的五年,它的社会效应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了,这就是一种梦想追求和实现的结果。我们在这过程中也享受了很多。虽然在过程中非常累,经济效益也不是很明显,但大家都觉得值。
在“逸品贷”的发布现场,我看见很多员工也在发朋友圈,有新员工说,前面五年我没有参与,希望后来的五年我在。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鼓励。我对艺术的理解会有很多阶段性的东西,比如说艺术中心,他的存在形态、意义、功用以及将来会朝着什么样的形态发展,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一直在做公益性的艺术,展馆是开放的,这个事情对于观众、周边居民、外来游客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和有人请你天天看电影是没有区别的。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西方,一些艺术场馆是公益性的,但也是收费的,这是为了保证展览的质量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会有约定一个时间,比如周二那一天才会免费,我认为,等我们发展到那一天,大众对艺术接受程度一定是很高了。而现在在月湖、在湖南就这么一家当代艺术馆,即使这样还没到争抢观展资源的程度,所以这方面挺遗憾的。我做这方面,希望更多人能养成看展览的习惯,让看展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我对于艺术的感悟、欣赏过程的愉悦体会越来越深刻,同时这种感觉会影响到将来的思维方式、家庭环境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追求美总是好的,虽然艺术形态很多种,学术形态也有很多种,但选择是自我的选择,美不能代表全部艺术,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全部,可是我们决定选择美。我们希望在地方也好,在全国范围内也好,带着这样的观念吸引更多喜欢艺术的人,足矣。
有人常问艺术的终极归属是什么,我们一直在做展览、收集艺术品,为了什么,仅仅是卖吗,甚至经常有人打电话来说他要买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说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在他手上比我们馆藏的还多,我们的量不大,存着没用,还不如出让。但我反对这样,因为我们收藏的艺术品都是和我们相关的,和我们的展览相关的,是有历史的,我们要把它存下来。好的艺术品经过了展览的筛选,必定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我希望,好的艺术品不应该属于个人,首先应该是属于艺术馆的,将来艺术品能属于更大的平台。只有更有实力或者研究能力的人,才能把艺术品保存下去。对我来讲,希望我们机构能得到社会、国家的认可,这是最终的一个梦想,至少在今天是这样的梦想。
艺文中国网:艺术梦想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努力,您也一直非常热心扶植青年艺术家,那对于扶植怎样的青年艺术家是如何进行考量的呢?
何鹏:2013年,我们启动了“艺术咖啡”项目,希望艺术像喝咖啡一样习以为常,让更多的人接触艺术,也为艺术家直接和观众之间直接交流提供了空间。可能之前艺术家觉得不需要交流,其实艺术发展到今天,社会氛围、观众欣赏水平距离艺术创作越来越远,这和我们的艺术教育有着很大关系,一方面对中国艺术传承不到位、不理解,另一方面西方美术体系和中国个体有差异,导致中国人对西方艺术消化不良。导致当下青年创作人员、观众走入误区,希望“艺术咖啡”具有自我疗伤、修复的作用,让艺术家和观众沟通,观众不懂的问题在哪儿,距离在哪儿,青年艺术家应该自己去发现这样的问题,同时对于自身的创作存在哪些问题、包括审美习惯、思维习惯等。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在民间有很多东西是一直存在着,这些素材要不断被吸收,贯穿到青年人的创作思维中去。现在推出“艺术咖啡”项目,申请的艺术家一定要提前给我们方案和思维,不需要完整的作品,不需要结果,希望是更开放型的,更加具有探索性的艺术作品。
当下的社会现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许多可以探讨,青年人应该对这些去寻找创作机会,对此我们不断在提供展示平台,同时我们还网罗了一些专业人士,旨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事情,通过这些人来不断的促进发展,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青年人真正的走向市场。只有清楚了公众怎么评价,市场实际价值几何,艺术真正到了哪种程度,哪怕只有一两百也是正常的,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希望观众和艺术家之间直接通过“艺术咖啡”交流,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展示空间,提供的网络平台宣传渠道,能提供专业的展览指导,还能提供在现场的一些支持,包括青年作品制作,我们会准备好咖啡让青年人自己坐在那里和观众聊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观众,观众是否买账,在什么价位内能接受,让真正的市场来告诉年轻人一些东西,这是我们的想法,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对青年艺术家的选择要求即是,第一,要有创新思维;第二,有良性的市场心态,不能被天价拍卖左右心态。
相关文章
- “道法自然”江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展开幕2017-07-12
- 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2017-06-21
- 书画为何成为大型传销工具2015-05-06
- 快递玉石雕刻碎了:两千元损失谁来担2014-12-05
- 绝当品特卖名表玉石受热捧2014-12-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