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
1980年,尚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的罗中立以伟人画像的规格,用写实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画家满怀深情地将该作品命名为《我的父亲》又名《父亲》。《父亲》的横空出世,深深震撼了当时的中国画坛。
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时的评委、现任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
大巴山出《父亲》
1981年,罗中立油画《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人民日报金奖,被认作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如今,画中的这位老农也早已超越生活原型,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象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敬爱的“父亲”。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父亲》的原型是大巴山一位叫邓开选的老人,创作《父亲》有这么一段故事,罗中立在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年,快到农历大年三十,他第三次到大巴山,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看到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当时我看他还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当时一下子很震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收粪农民这样一个场面。”罗中立认为,这些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后来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来了,罗中立准备用《收粪的老人》创作一幅作品,并要以“伟人画像一样大的画”的规格来创作,正式创作以前,罗中立又回了一次大巴山寻找邓开选老人的照片来塑造老农民形象,经过多次修改,作品终于成型,画的题目也从《收粪的农民》变成了《我的父亲》。
当时有人看了《我的父亲》表示,这幅画看不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于是提议加一支圆珠笔,放在耳朵上,因为只有解放以后才有圆珠笔,旧社会解放前是没有圆珠笔。罗中立很赞成,于是很快把圆珠笔画上去了。
为了缩小这个圆珠笔视觉上的强度,罗中立把透视画得特别大,基本上是正面透视的一支用竹竿套的那种带圆芯的笔,罗中立加上的这支圆珠笔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几乎不容易发现,可是就是这小小的一笔改动就决定了《父亲》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和罗中立的未来命运。
“那个时代”的父亲
罗中立给《父亲》加上圆珠笔,因为“那个时代”很常用的就是一支圆珠笔的形象,表示父亲是一个解放后新社会有文化的农民。本报记者采访了当年《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时的评委、现任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他表示,罗中立是我国新时期美术发展中的代表人物,“那个年代”正是经过了“文革”拨乱反正、中国美术重新起步的时候,中国美术充满生命力,繁荣的时期,罗中立创作《父亲》是很有意义的,此后,罗中立的作品一直都关注这个时期人民的生活。董小明说,罗中立画了很多农村题材的作品,虽然跟《父亲》有变化发展,但他始终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生活,这体现了他一直的创作思想,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有代表性,这个时期油画表现和艺术技巧方面,在中国美术新时期中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认为,“那个时代”社会刚刚开放,生活和创作都还非常单调,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父亲》画的是一个农村父亲手里拿个碗,耳朵夹着支圆珠笔,这支圆珠笔是罗中立后来加的,圆珠笔更加体现了《父亲》是特定历史现象的展示、有特定历史原因,圆珠笔决定了一个时代岁月的记号,留下历史烙印。
《父亲》是突破
在当时创作《父亲》是一个突破,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者被定义为国家的主人,在几乎所有文艺作品中,他们都被描绘成积极、乐观、高大的正面形象,脸上更是洋溢着当家做主人的幸福微笑,像《父亲》这样一个忍辱负重甚至是苦命的形象,代表了新中国的农民,在当时是引起了轰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谢晓冬认为,《父亲》之所以轰动,因为当时的油画基本还是主题性创作,不是写实的,人物形象都要光辉、光洁,人要乐观。罗中立的《父亲》,把农民真实生活状态体现出来,由此引发亲情和感动。《春蚕》同样也没把母亲的形象塑造得很光鲜,从母亲的头发,手体现出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把母亲养育儿女,养育祖国的辛勤表现出来,打动了大家。《父亲》与《春蚕》当时一反千面,打破了主题创作的传统,首次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中国社会、历史的形象,因此很具有历史意义。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认为,《父亲》是罗中立的成名作,这幅画在当时打开了创作的禁区,表现了生活的艰苦,老一辈人看起来特别有感触,而且罗中立用巨幅头像画普通的劳动人民,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是很具象征性的作品,这幅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总监孙振华表示,这次《春蚕》拍得4370万元,他认为还有上涨的趋势。“《父亲》已经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他说,《父亲》的出现是美术作品由过去“高大上”,变成贴近平民的一个转折性作品,更难得的是,无论从当代艺术还是传统的角度,大家都对《父亲》给予好评,一幅作品能够得到一致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相关文章
- “道法自然”江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展开幕2017-07-12
- 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2017-06-21
- 书画为何成为大型传销工具2015-05-06
- 快递玉石雕刻碎了:两千元损失谁来担2014-12-05
- 绝当品特卖名表玉石受热捧2014-12-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