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巷尾,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在任何可以见到人的地方,已经引起颈椎病的那个“低头”姿态,比比皆是。人们,特别是孩子和年轻人,都在忘情地投入地看手机。这个“景观”堪称是当下时尚一潮。对此我不持臧否。但我希望人们还是从此“低头”向彼“低头”做一个平衡转移。彼“低头”和此“低头”一样,也是阅读,但所读应向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转移。我不反对休闲时刻的“玩”式阅读,也并非要将读“经典”延伸到街头上、地铁里。问题在于,当下孩子们的“阅读”观念,关注点不是经典而是时尚,以至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符号已淹没在一些“网络语”中了。没有谁反对文化的进步和语言的更新,但那应是继承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进步和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鲁迅、郭沫若、胡适等大师,无不是在传统文化的“国学”底子下有了白话文和新诗。因此,问题的焦点是当今孩子们读不读、喜不喜欢传统文化的“经典”。台湾有一个全球阅读经典教育委员会,执行长许濠庭先生说了一句话:“读经典要从小时开始。”
事实上,当今出现的道德滑坡、文化低迷、金钱至上的情状,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王丽说:“当下,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如何使传统文化经典转化为青少年人格成长和道德塑造的营养,是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课题。”
说了这么多看似与集邮无关的话,其实,“经典”这个概念在集邮中始终是一抹亮色。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最重要的就是要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尤其是以悠长历史传统为根基的民族文化。而传统文化的最集中体现,则是“经典”,是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精华。
在中国邮票上,无论是新中国的或是上溯到中华民国的、清代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始终是邮票题材的一个核心。以近年来的新中国邮票为例,传统文化的“经典”已经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系列”;如经典文学名著系列、经典古代绘画名作系列、经典传统文化节日系列、经典文化古迹和景观系列,等等。应当说,在邮票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邃广袤。这些“经典”在集邮中,需要有一种文化的行为,那就是认真的“阅读”,亦即对于邮票的赏析和品味。这是步入“经典”的一个组成部分。
时下,一些有识之士在向全社会呼吁“读经典”,并以此“塑造”新时代的新人。对于青少年,不能只是注重在时尚的科技与娱乐中汲取“文化”,要回归到一个传统渠道,包括课堂上的教科书,课外的经典阅读,以至属于业余娱乐的领域等。要有一种“正统”的观念,那就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更大地进入青少年的生活中。不能只认这个“星”,那个“星”,只知这个“声”那个“声”,只埋头在这个“机”那个“机”。要有一个新的投入,那就是以中国人不应当忘却的传统文化为目标,将几千年来的文化“经典”作为我们的“乳汁”,强健我们的肌体,让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支起脊梁。虽然我们不应过分强调集邮的力量,但集邮既然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那就应当拎起这个功能,让中国悠久的、优秀的文化“经典”,通过邮票的方寸空间,做一个传播,做一点教化,以至于可以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那就是从邮票上“读经典”。
时下,我是被那种也是埋头“苦读”的情状震惊了。我不否认手机电脑等也能够或多或少给人们一些“经典”。但是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经典”的方式,还是那种以传统的阅读方式,亦即我们祖先千年以来的阅读研读方式,让传统文化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使传统文化经典转化为青少年人格成长和道德塑造的营养”。至于集邮,亦应以一种责任感,参与到这个“读经典”的潮流之中,能做多少做多少,做比不做好。
相关文章
- “道法自然”江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展开幕2017-07-12
- 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2017-06-21
- 书画为何成为大型传销工具2015-05-06
- 快递玉石雕刻碎了:两千元损失谁来担2014-12-05
- 绝当品特卖名表玉石受热捧2014-12-05
-
黄文泉 诗意的行走
以文泉于楷书勤苦之根基,其行草研习可谓平川走马,纵
-
张华 谦和悟道 执着追求
张华的篆书与篆刻都是小写意风格,他准确地把握每个字
-
刘子安 又于淳醨见古今
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伯安又言“心外无物
-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