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市场 >

国外专家看涨的中国银器
2014-01-16 09:57 来源:艺术商业 作者:书法艺术网

  外销银器的发展和出口

  150多年前,中国的银器铺制作的银器质量上乘,大部分堪称馆藏级的作品。这些银器与欧洲的保罗·斯托尔(PaulStorr)、保罗·德拉米热(PauldeLamerie)、贝特曼斯家(theBatemans)、马修·博尔顿(MatthewBoulton)、萨基科夫家族(Sazikov)、格拉斯切夫家族(Gratschev)及美国的保罗·里维尔(PaulRevere)等最优秀银匠的作品水平相当。这些媲美大师级作品的银器远销海外,及至今日,中国外销银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行业人士的关注。

  中国外销银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现在所说的中国外销银器是特指1785年至1940年间在中国制作的银器,包括外销和内销银器。由于中国的白银存量比其它地方多,制银工艺相对发达,价格也比西方国家便宜,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外销银器已经发展成熟,再加上清朝末年广东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外国的商人和船长认识到中国银器的诸多优势,于是他们开始把自己国家的银器样品带到中国进行复制,或者定制银器。当时的凯瑟琳大帝、夏洛特女王及欧洲的一些皇室和贵族都特别喜欢中国的银器,所以中国的银器大量销往国外。

  中国外销银器根据出口地当地文化和宗教喜好进行设计,因此很受出口地人群的欢迎。所以外销银器除了欧洲国家以外,还出口到印度、阿拉伯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还有一部分银器销售给喜欢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富人(尤其在上海和香港)

 

 银器品牌的产生

  西方银器款识常常是银匠的名字,而中国外销银器上的款识则不同,可能是为了祈祷生意兴隆而取的名字。以“WangHing”(旺兴)款识为例,很多人会认为是叫“旺兴”的银匠制作了这些银器,但事实上并没有“旺兴”这个人,几乎所有银器的款识都是银器铺的名字(不管其规模大小,统称为“铺”)。

  很多银器铺的名字通常是银器经营商和外国商人合作的产物。在中国外销银器制作的早期,银器铺与行商合作,而行商又与通商口岸的外国商人、船长合作,所以银器铺的名字通常是行商和外国商人合作的产物,比如,Cutshing银器就是西方商人和行商之间通力合作之作。

  到1860年代,一些兼售瓷器和漆器的银器铺(尤其在广州、香港和上海)形成了大型的银器铺聚集区。尽管所有权几经易主,但银器铺的款识获得了保留,并被视为银器的重要品牌。这种情况类似于今天“杰拉德”和“爱丝普蕾”这样的珠宝品牌,其所有权偶有变更,但仍是宫廷珠宝商。

 

 纹饰和款识的变化

  在中国外销银器的中期,银器的造型和款识均出现了变化。中国的纹饰开始出现在银器上——有时隐藏在西式古典造型上,有时公然地取而代之。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更多的银器铺。银器铺的款识也出现了变化,一些款识开始由银器铺的首写英文字母和作坊银匠的中国名字联合组成。更加复杂的是,一些销售中国外销银器的银器铺不采用仿标,而是使用首写英文字母和中文组合或全中文款识,全中文的款识在天津、九江和上海的银器铺能找到例子,其中一些银器铺最早从18世纪晚期开始经营银器。一些早期银器铺的款识由英文字母和一个中国字组成。19世纪末,这种类型的款识成为很多银器铺和作坊采用的一种格式。

  标明银子纯度的戳印也在1840年后出现在款识上。中国银匠使用融掉的银元和银锭作为原料,绝大部分的中国外销银器是纯度90%的银子。一些银器铺也使用纯度85%或95%的银子。某些银器铺在银器上戳印英语“Sterling”(纯银),而其它银器铺使用中文戳印“足纹”“足银”或“纹银”(均指纯银)。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戳印即代表了银子的纯度在95%以上。

  知名的外销银器款识

  在外销银器出现之前,大多数中国银匠不会在银器上做标识。随着中国外销银器成为一种主导性的产品,银器上开始出现各种款识,比如“Linchong”、“Cutshing”等。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