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市场 >

古玺印与秦汉印造假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2013-10-25 15:48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李斌

 

       杨锁强(西安交大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所所长、教授)

  魏 杰 (西安美院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陈根远(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谢纪元(终南印社社员)

  中国古代印章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的古玺印以难得的自然天趣、超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近乎于童心的创作状态、类似于远古图腾的诡异、烂漫和多样化的审美取向成为了当代篆刻艺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随着古玺印和秦汉印的大量出土和古文字研究的进展,使得当代古玺印的创作在创作意识、技法、视觉感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随着古玺印与秦汉印拍卖行情的一路走高, 其市场上的假货可谓让人防不胜防,那么什么是古玺印?学界是如何界定? 如何识别一件古玺印与秦汉印的真伪?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业内几位权威人士,听听他们是怎么指点迷津的——

  追根溯源

  古玺印与秦汉印

  历史渊源与界定

  记者: 谢老师听说您收藏有几十枚秦汉印,那么什么是古玺印?学界又是如何界定的?

  谢纪元:古玺印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古玺印是指先秦印章的统称。广义的古玺印是指古玺(先秦印章)、秦汉印章、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以来官私印章的总称。在此取狭义的概念。若从数量与艺术价值来观,当以春秋战国古玺印为最。古代典籍中关于玺印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货贿用玺节。”这个“玺节”就是后世所称的印章。古玺印是个人的记号并随身佩戴。秦代时皇帝印始可称玺,官吏与一般人只得称印。汉代沿用旧例,发展并称“章”或“印信”。依据“贾湖遗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可以断定距今8000年左右的先民已使用印模于陶器,此应为古玺印的滥觞。文物界与书法界对于古玺印的起源大多围绕殷墟出土的三方铜质瞿甲玺、亚禽氏玺、奇文玺讨论且多有争议。实际上,古玺印的起源应早于殷商。“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上的同文印迹说明了夏代亦在陶器上使用玺印了。古玺印是由印陶的陶拍演变成陶文的印模章,再到铜器的印模与铭文的印章,然后发展到作为“凭证”或“权利”的“印信”的印章。

  业内分析

  各具千秋的古玺印与秦汉印

  成为藏家掌上明珠

  记者: 杨老师古玺印与秦汉印章有何特点?请您结合实物解读一下好吗?

  杨锁强:原始社会的玺印主要用于陶器的生产上,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拍打压印纹饰的方法,使得陶器压印的纹饰呈现出了弧线纹、弧蓖点纹、斜线、绳纹、蓝纹、方格纹、布纹、编织的席纹等多种纹饰,其陶拍具有印章的功能。陶拍印模的质地有木质印模、石质印模、雕纹龟板、陶质印模之分。陶拍的形制有蘑菇形、方形或近方形、扁椭圆形、长方形;春秋战国时,玺印已广泛使用于公文、财物、仓库等封检,作为吉祥或辟邪之物的佩带,或作为伴随墓主的殉葬以及公用财物、器物、牲畜的烙钤等等。其古玺印有官玺、私玺与图像玺之分。官玺多为铜质,白文凿铸,朱文较少,其文字为大篆。印面大约在2至3厘米左右见方(偶有长方),多为鼻纽,少数为柱、亭等纽。白文多加有“田”或“口”等边栏界格;春秋战国传世的私玺很多,形制上有长、方、条、圆、联珠等。大小悬殊,大者6.7厘米,小者不足1厘米,一般多为2×2厘米左右。内容有姓名玺、吉语玺、单字玺等等。其质地有铜、玉、陶、石、骨等之分。其文有朱白两种,其中朱文为铸造,文字细若毫发。白文除铸造外,也偶有凿刻而成。少数有田字格。纽制除实用外,有的也有一定的含义。其形状有鼻纽,间有亭纽、人纽、兽纽等,也有极少数的带钩纽或戒指纽等;春秋战国亦出现不少的图像玺,主要刻铸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和几何纹饰的图像。其造型简练、概括而动人。其具有禳灾祈福与玩赏之功用。

  秦印有官印、私印与图形印之分。秦官印留世不多,印文书体采用小篆,印形多为方形,一般尺寸在2至2.5厘米见方内。绝大部分加刻“田”字格,半通官印为“日”字格,也有少数的“口”形格的。几乎全采用白文,乃凿刻而成。印纽多为鼻、瓦纽制;秦代私印形制不定,有长方形、方形、圆形、长圆形、马蹄形等,也有两面印。文字风格同官印,多方正、古朴、劲健、灵活。纽多为鼻纽。从内容来看,有姓名、吉语、训诫、辟邪等;图形印多是环状加圆台,有两三层台阶。汉印大量存于墓葬出土与传世的官印、私印与近代出土的封泥之中。其基本都是为实用而制作的,亦有少数供欣赏把玩而佩戴的。其有官印、私印、图像印之分。汉官印分玺、印章、章等几种。西汉官印以铸印为主,除武职官员和颁发给少数民族头领的印章多为凿印,少数地方官也有用凿。西汉官印初期稍大,有的大至2.6厘米见方;中晚期一般多为2.3厘米左右见方。早期的印文多用圆笔,较为粗壮圆浑自然;中期趋于方笔,也出现屈曲盘缠的现象。东汉官印与西汉无明显区别,但其文字严谨不如西汉;汉代私印因不受其制度所限,发展自由。其初期私印多用白文,凿印。常有田、日界格,印面较小。稍后框格减少,文字趋于匀整。中晚期铸印较多。大小在1.1至2.3厘米之间,印文多不加界格,由两字三字发展到四字印。东汉私印除继承西汉外,有铸有凿,朱文印较西汉为多。印面多为1.5至2.3厘米见方,也有长方形、圆形、柿蒂形、三联珠等。纽同西汉,多为鼻、瓦、桥、坛、龟、虎、兽等。汉代图像印除继承战国以动物纹样为主外,还有人物、戏兽、车骑、神话、植物、几何纹样等。而且在印面的图文结合、风格及纽制上亦各有变化,成为藏家追逐的掌上明珠。

  专家把脉

  历代官印既是藏家追逐目标

  又成作伪重灾区

  记者:陈老师,市场上古玺印和秦汉印的行情一路走高,造假可谓层出不群,那么,如何识别一件古玺印与秦汉印的真伪呢?

  陈根远: 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重灾区。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玺”,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模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赝作。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警惕。总的来说,现代伪印的锈无论是用漆调色涂抹,还是用硫酸铜加化学试剂置于潮湿环境下“培养”出来,都有两点共性:第一,锈层薄,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第二,与印本身铜质结合不紧,较容易除掉。另外,篆刻风格是鉴定古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后世作伪都能模仿古印的大概,但对特定时代形成的篆刻的内在神韵是难以毕肖的。

  记者:魏老师,古玺印与秦汉印现在市场行情如何?造假手段都有哪些?

  魏杰:古印玺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追求年代久、名头大、艺术水平高、品相好等。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是两比邻的高峰,自然应是首先搜寻的对象。其中官印远少于私印,故以官印为贵。纽式中常见为鼻纽、瓦纽,其他纽式如龟纽、辟邪纽、带钩纽等远少于鼻纽,价格当然高于鼻纽印。古玺印中铜印最多,玉印、银印、金印极少,备受藏家青睐。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极罕见,得到清代印以足欢喜,如为名家有年款之作,价格自然更高。另外,无论古玺印,还是流派印,个头大者一般比个头小的为贵。就西安文物市场来讲,如今一般的秦汉官印好一点的龟纽价格一枚在4~5万左右,而一枚战国上等玉质的龟纽侯王印价格在百万元以上。

  造假手段大概有两点:一、印面篆字书写不规范。二、组合件,也叫“联合国”“八国联军”(行话) 。就是说造假者把一些古铜器残件挖来组合对拼起来,用树脂或胶水粘好,极具欺骗性。一次我在古玩市场买来一件青铜带钩,回家后仔细辨认发现带钩是汉代的,带钩上的印纽印文却是粘上去的,我发现篆字书写不规范,字口呆板,用硬物一撬就掉了。还有一次一朋友买来一件汉代印胚拿来让专家鉴定,印胚是真的,而印纽和印文却是后粘上去的,极具迷惑性,好多专业人士也被打眼。如今极为稀少的战国印玺也成了造假者的实验地,故此,告诫藏友遇到一件古印玺,最好多看少动,多向行家专家请教,切莫因一时冲动,吃药打眼而追悔莫及。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